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第七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暨第七次全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第七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暨第七次全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
 

2021年7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海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陆群华:

六大优势助推海宁高新区创新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海宁是浙江省管县级市,总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左右。我主要从三个方面简要地汇报一下海宁的情况:

一是人文魅力足。海宁比较知名的是每年8月18日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这是我们的一张金名片。第二张名片是灯彩文化,灯彩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张名片是名人文化,有语言学家许国璋、浪漫诗人徐志摩、国学大师王国维、实业家查济民,还有武侠小说作家金庸,都是海宁人,人才辈出。

二是经济实力强。海宁的经济实力可以用一张漂亮的经济报表来表现:海宁是全国百强县(市)第19位,上市公司有18家,去年GDP跻身千亿俱乐部,财政总收入约为170亿元。

三是发展潜力大。海宁地处长三角腹地,区位优势突出。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海宁已经纳入钱塘新区战略规划范围、杭嘉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总体融入,统一规划,共同打造杭州湾大花园大通道大平台。未来发展空间、想象空间非常巨大。

海宁高新区是海宁市主要的经济建设大平台,面积92平方公里,人口18万,目前正在争创省级开发区。下面我主要从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角度汇报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基建互联。主要是交通设施,海宁正好处在长三角、江浙沪中心节点,交通干线星罗棋布,无论是水运、公路,还是机场,周边配套非常优质。海宁距萧山机场不到半个小时的车程,到上海虹桥是45分钟,从高新区出发,10分钟可以上高速,有3条高速公路,交通非常方便。

二是产业互补。高新区主动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辐射,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吸引各类知名企业入驻。主要有三大板块:电子信息、医疗器械和装备制造,目前通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形成了如新华三、富士康、朗科智能、美国的贝莱胜、法国的佛吉亚、三一重工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三是人才互动。高新区拥有三所大学,一所是跟浙江大学合作的浙大国际校区,第二所是浙江财经大学的东方学院,还有一所是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另外,高新区紧邻杭州,杭州下沙大学城拥有16所高校,20万师生资源也为高新区提供了人才支撑。

四是配套互利。高新区与上海、杭州均有合作,在医疗设施方面,浙江省人民医院海宁医院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在教育设施方面,实现了从幼儿园到高等院校的全覆盖教育体系;在金融商贸方面,有佳源中心广场、太平洋五星级酒店、奥特莱斯广场、九桥高尔夫球场等配套设施。

五是服务互通。高新区依托数字改革,升级民生审批服务,“最多跑一次 只进一扇门”,目前,与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在商事登记、企业审批事项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跨省通办、异地互认。

六是政策互惠。高新区更加注重产业化政策,从企业研发投入到设备投入,从产业基金支持到银行信贷支持,从企业税收奖励到企业高管个税奖励,多方面形成与沪杭进行差别化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供给,让企业项目在海宁高新区能够更好地落地成长,发展得更好。

目前,高新区规划了三大平台:一是北部文创区,主要是文化旅游、创新创意产业;二是中部扩容区,主要是电子信息、医疗器械、装备智造等产业,是未来高新区经济发展的大引擎;三是南部核心区,紧邻杭州,主要规划是未来的商贸总部。

高新区还规划了一批高品质的园中园:一是新华三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项目218亩目前已经建成投入使用了;二是规划面积1000亩的杭州湾智慧医疗产业园,其中230亩已经建成;三是吸引国内外知名央企、外资企业合作的浙江中瑞产业合作园,这是CBD中心,主要引进总部、科技研发、生命健康产业的商办、研发总部入驻。

还有独有特色的国际花卉产业园,每年5月,在海宁举办的世界花园大会,永久举办地就在海宁长安。规划总面积4000亩,核心区500多亩,以荷兰苹果屯为模板建设,打造集种植、交易、物流、居住、旅游、培训为一体,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的国际化花卉园艺产业与生活社区。

可以说,高新区产业平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相信大家都能找到适宜自己的创业创新空间。高新区还委托国际顶尖设计团队规划国际钱塘新城,目前已经启动建设。在此,也诚挚地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百忙之中到海宁高新区来走走看看、投资创业,助力我们一起把这张蓝图变成现实,一起共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改革红利。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