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报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报告
 

2021年7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021年中国企业产业链(案例)价值报告(上)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前言

产业健康和产业链畅通,既是企业发展的充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立国之本。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补齐相关短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积极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各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制定本国新的产业发展规划或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外资审查和本国产业保护,吸引海外制造业回归或作出新的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不期而至。面对挑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主动作为,化危为机,全力维护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全球产业链重塑过程中,给民族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比如,有关国家“断供”后我国芯片产业蓬勃兴起,华为“海思”芯片一夜转正,国产操作系统有了更多亮相机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将进一步激发我国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动力,也会带动基础科学和基础教育的相应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切入全球产业链,经济活力充分释放,快速从一个农业国跃升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建立了门类齐全、体系完整、规模庞大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但过度依赖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落后,使得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结构不优、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突出,总体仍处于中低端水平,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链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产业链控制力不强,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瓶颈凸显。

在全球产业链加速重组的背景下,一种强化产业链责任的创新制度——产业链“链长制”应运而生,通过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实现“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无链”生有、“弱链”变强,推动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践已经证明,“链长制”具有帮助修复产业体系、协调连接产业链“断点”、疏通连贯产业循环“堵点”、化解与全球产业链断链脱钩风险的作用。产业链“链长制”与市场机制互为补充,有助于推进我国产业链的纵深拓展和升级再造,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夯实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鉴于产业链“链长制”制度在关键技术攻克、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中发挥的融通协同和引领作用,《中国企业报》集团通过记者调研及数据库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在相关机构和专家支持下,从不同层面遴选了2021年度部分优秀产业链链长案例进行分享,展示不同产业的产业链链长在产业链生态组建、补链强链,带动上下游企业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成功经验。

一、产业链及产业链水平现代化

“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这次疫情是一次实战状态下的压力测试。我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我国口罩日产能从1月底1000万只提高到目前的5亿只。同时,疫情冲击也暴露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风险隐患。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4月10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讲话。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联系而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形态,包含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和空间链4个维度,涵盖产品生产或服务提供全过程,包括原材料生产、技术研发、中间品制造、终端产品制造乃至流通和消费等环节,是产业组织、生产过程和价值实现的统一。产业链现代化的实质是产业链水平的现代化,包括产业基础能力提升、运行模式优化、产业链控制力增强和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内容。

1、产业链现代化直接决定了产业链水平的高低。产业基础能力涵盖底层技术、零部件和材料、基础设施、质量标准、政策环境、人才队伍等多要素,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之源。

2、产业链控制力是产业链安全性的重要保障。是否拥有产业生态主导企业、是否拥有具备“杀手锏”的零部件供应企业,是决定产业链控制能力的关键。可从全产业链控制、关键环节控制、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全产业链控制的企业一般为产业链主导企业,通过核心能力培育,增强对产业链上下游其他产业的影响力,构建动态的产业链合作关系。关键环节控制更多地植根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培育,利用自身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竞争优势掌握话语权。标准和核心技术控制则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之间的“互补互促效应”,在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过程中进行市场控制和利润获取。由此可见,提升产业链控制力的重点应是以企业和企业家为主体,培育产业生态主导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增强全产业链、关键环节、标准和核心技术的控制力。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调动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做大做强。

3、构建产业链生态,促进产业链生态联动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通过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发展,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韧性。通过促进供需联动发展,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以庞大的国内需求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促进内外联动发展,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促进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衔接,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联动发展,加强产业化、市场化的联动,建立共性技术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政产学研资”紧密合作的创新生态,解决跨行业、跨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要素协同联动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强化实体经济发展导向,以相关政策协同为保障,促进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等要素资源顺畅流动,加快构建以信息、技术、知识、人才等要素为支撑的新优势。通过中央和地方联动,聚焦“十四五”规划的战略新兴产业,建设一批有影响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现代化。 (下转第三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