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觉醒年代》的影响 看新时代大思政课的成功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石磊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安徽省委宣传部联合组织策划创作、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的《觉醒年代》首轮播出,便造就了主旋律“现象级”爆款。
从题材和创作初衷来看,这是一部历史正剧,全景式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时代风云和历史画卷,清晰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向受众还原了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邓中夏、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毛泽东、周恩来等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在五四运动中成为中流砥柱,为信仰而战,为国家主权而斗争的年代。百年以后,坐在屏幕前的我们仍能从剧中感受到先驱者对这个国家每一寸土地的热爱,对国家发展前景的担忧,对世间劳苦大众的同情。目前,这部电视剧在豆瓣上的评价高达9.3分,279211人参与了评价,近75%的网友给出五星好评。在聚集了一个多亿年轻人的B站,在这部历史正剧的弹幕中我们看到了催更、催泪和催续集,更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觉醒年代》有续集吗?” “你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幸福并感激着。”“我们的考点,是他们的一生。”“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做毕生的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他们最早醒来,然后最先死去。”“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看了《觉醒年代》只想一键三连。”在各个网站的留言区,无数的青年通过这部电视剧第一次走进党的历史,感受党的历史,《觉醒年代》成功地激发了当代青年的觉醒意识,也做到了全体青年同上一堂“大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觉醒年代》之所以能在青年人群中成为爆款,出现追剧的原因,也是这堂大思政课成功的原因,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点:一是通过一部制作精良的剧集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典型教育,找到了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好路径。由党史专家担任编剧,通过正面正向的优秀历史典型,使党史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脉络在剧中清晰可见,又与当下的时代精神相呼应,对青年群体进行了党史国史教育,使红色基因得以代代传承,有效地提高了思想认知。从各级媒体的采访报道中,90后、00后打破了沉迷网络、游戏、偶像剧的定式,他们出现在剧情中的场景,亲身体验那段历史,缅怀先烈的荣光,献上自己崇高的敬意,家国情怀的大义从青年的思想中奔涌而出。
二是丰富了教育形式。融媒体综合发展的新时代,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变革大大丰富了教育方式,走出课堂投年轻人所好,剧中没有枯燥乏味的说教,没有简单粗暴的灌输,走过的弯路不回避、遇到过的困难不掩饰,用一幕幕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场景让沉睡在教科书中的历史在眼前活了起来。呈现在眼前的是一群有理想、接地气、真性情的革命先导者,他们在思想上也有困惑,生活中也有困境,在先烈悲壮的事迹中发现了他们也有年轻人朝气蓬勃可爱的一面。得益于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传播效应,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的延乔路也跟着一起刷屏了,这是一条为纪念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而命名的道路,电视剧播出后,路边堆满了纪念革命先驱的鲜花、留言,大家用朴素又热烈的情感表达对于革命先驱者们的敬意和对现如今幸福生活的感恩,引起思想共鸣,实现了感染教育。
三是通过网络等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交流互动性。打破思想政治单向灌输的模式,年轻人通过B站等互联网平台实现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用年轻人都接受和认同的方法实现了双向、多元、互动的交流,给予他们人格平等交流、充分表达思想的平台,通过交流辩论探寻人间真理,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实现了文化认同促进了思想升华。从激荡人心的年代中获取创作灵感又赋予作品激荡人心的冲击力,《觉醒年代》的成功,不仅是导演和演员的成功,更不仅是一部剧集的成功,追剧过程中学党史,被誉为“党史学习教育电视剧形态的优秀教科书”,充分激发了观众的爱国主义热情。大家纷纷在评论中表达对革命先驱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国家、对党、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祝福,形成了强大的共情和共鸣效应。
剧中的青年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绝不仅仅是我们几个知识分子的觉醒,它首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觉醒,是全体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华民族伟大的觉醒。”《觉醒年代》不只是重现了革命先驱的觉醒,还成功激发了深植于每个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让大家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的由衷感叹。这一次的主旋律题材创作,通过正能量传播和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触发了人们内心积蓄的能量,润物细无声地上好了一堂大思政课。
(作者单位: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组织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