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扶持 企业发力 战略新兴产业讲述“春天的故事”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
3月11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决议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相比以往的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中,GDP不再设有具体的量化增长目标,而是明确了5大类20项主要指标,其中提出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GDP新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
按照国家发改委产业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为九大门类40个子类。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新一轮支持。
多地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辽北大地到华南地区,战略新兴产业的春天已渐行渐近。
“奋力一跳就可摘到的桃子”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重要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迎来新一轮支持。“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在此方面,从去年各地情况看,北至沈阳南到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速都在不断加快。
统计显示,沈阳已经覆盖战略新兴产业中的38个子类。其中,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IC装备、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航空、新材料、新能源汽车7个产业已形成集群化发展态势,正在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
深圳战略新兴产业更是快速增至10272.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7.1%,成为深圳经济2020年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引擎。
对于包括数字经济、战略新兴产业在内的20项主要指标,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比喻成“奋力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拆解后的指标更具可执行性,也为我们规划了一个更为清晰的新未来。
2021年是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之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聚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地方也积极谋划投资重点项目。例如,天津提出将加快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包括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力争到今年底,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9%。江苏2021年度重大项目清单出炉,其中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73个。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成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支撑。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面临“卡脖子”问题的关键领域,以及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代表产业链升级大方向的重点领域有望成为投资热点。
投资路线图浮出水面
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机会得到了国有资本的高度重视。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郝鹏对此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央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攻克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发挥好中央企业的引领作用。同时在布局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推动中央企业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地位更加巩固,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加大布局力度。
早在半年前,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聚焦重点方向、关键环节和未来趋势,加快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推动重点产业领域加快形成规模效应,着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
针对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指导意见》提出了聚焦重点产业投资领域、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增强资金保障能力等三方面重点任务。
其中,在重点产业投资方面,《指导意见》明确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质增效,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补短板,加快新材料产业强弱项,加快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加快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支撑能力建设,加快节能环保产业试点示范,加快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等。
在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新高地方面,《指导意见》提出,深入推进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培育和打造10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100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引导和储备1000个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形成分工明确、相互衔接的发展格局。适时启动新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16年至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10.5%,快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4.4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15.2%,快于同期服务业营业收入3.9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5%,比2014年提高3.9个百分点,已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产业兴旺依赖源头活水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周期长、技术性强、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支撑的特征,多部门政策也将集中发力加大资金支持。例如,财政部提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利用好相关政府投资基金作用,聚焦集成电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银保监会也多次发声,表示下一步将会更好的服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幅增加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长期的资金支持。科技部发文表示,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政策引导下,银行等金融机构纷纷行动,加大资源倾斜。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赵欢表示,国开行2020年发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3304亿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信贷资源倾斜,今年计划安排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贷款投放4000亿元以上。浦发银行广州分行与广东省工信厅签署协议,未来五年为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企业提供2000亿元人民币新增融资支持。
直接融资方面,科创板也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便利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2020年以来上市的167家科创板企业中,生物医药及相关产业有35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分别有24家、17家和11家。
地方支持也在持续加力。深圳市工信局日前公示2021年数字经济产业扶持计划拟资助项目名单,共有159个项目上榜,涉及资金共计约2.65亿元。东莞市发布《东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投入200亿元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布局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产业规划研究室副主任杨幸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国内国外双循环新格局的关键时期,将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与此同时,央地正加紧谋划年度重点投资项目,财政、信贷、社会资本等多路新增资金将进一步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结,为产业发展筑牢资金保障网。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仍不尽顺畅。
对此,杨幸建议,一方面应发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等政府性基金的引领性带动性作用,通过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专业化管理,提振社会资本对长期投资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利用资本市场,鼓励重点培育一批IPO预备役企业,鼓励创新型企业和高技术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注册上市,强化产融合作平台对接服务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产业链金融服务。
厦门国际银行投行分析员任涛指出,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轻资产特征较为突出,且技术升级较快,对技术研发和投入力度要求较高,因此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民间资本介入不深,投融资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
任涛建议,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范围,鼓励商业银行与创投机构、政府产投基金等现有渠道加强合作,以更好发挥商业银行的全周期、综合化金融服务能力。同时不断优化服务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效机制,通过科创板与投贷联动的直接和间接融资协同机制,搭建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精准输送金融血液的体制机制。
(本报记者郭志明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