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精品工程,助力冬奥盛会
——中建八局首都体育馆改扩建项目纪实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程占玉 徐德华 慎旭双
首都体育馆效果图 |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众多场馆中,首都体育馆无疑是最有历史底蕴的一个。首都体育馆修建于1968年,曾经举办过众多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训练,同时作为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之一,本次改造工程在外观方面做到修旧如旧,保护历史传承。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体育馆将作为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的重要比赛场馆,预计将在此产生14枚金牌。
攻坚克难
挑战与突破
首都体育馆经历两次大型改造,现有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偏差。项目技术团队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还原建筑模型,再通过摸排现场实际情况反馈数据,通过创新手段对点云模型进行轻量化处理,将其与正向模型拟合,并对模型进行调整,经过多次反复纠偏校核,最终使模型与施工现场高度契合。
由于场馆看台承载力不足,无法满足搭设满堂脚手架荷载需求,且场地跨度大、净空高,搭设满堂脚手架将花费巨大的成本。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发明了上行移动式平台,由支承架体、施工平台和移动轨道构成,通过施工平台滑行实现施工作业面全覆盖,既保证了施工安全,又极大地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
华丽转身
传承与变革
本次改建工程在满足北京冬奥会需求的基础上,改造中充分传承与利用现有场馆的设施,提前规划赛后利用。
首都体育馆作为北京市十大风貌建筑之一,场馆的外观从传承保护的角度出发,整体没有太大变化,采用仿石涂料将场馆外立面重新喷涂,整体颜色还是秉承中国的传统色调,外观庄严。
场馆原有座椅经过设计优化,增大尺寸,加大间距,设计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材料采用防老化性能好的HDPE,采用中空结构具有适度的弹性,坐着更舒适,整体造型合理,外形简洁美观,提高了观众观看比赛的舒适度。
新冰场采用先进的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系统,这是国内第一个采用此类制冰系统的冰雪项目。各单项比赛标准对冰面温度的要求极高,短道速滑冰面温度要求是-7至-9℃,花样滑冰冰面温度要求是-3至-5℃,采用先进的机组控制加集中控制的方式搭建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平台。实现集中控制、数据显示、报警处理、事件记录、数据采集、短信报警、网络远程监控等功能,可以第一时间提示报警及实时数据分析,保证制冰系统的稳定及安全。在制冰系统运行过程中,制冰机组可产生大量的高品位热能,通过对热能的利用,既可提高整个制冰系统的综合能源利用效率,又能满足赛时场地的快速转换。
首都体育馆采用了最新的声光电技术,通过激光投影等措施实现“最美的冰”的理念。场馆顶部嵌有1300余平方米的巨型投影幕,投影仪与投影幕布的完美搭配,不仅可以在冬奥会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赛时营造梦幻般的竞赛体验,同时为赛后吸引群众性冰雪运动体验和场馆运营提供良好的氛围和观众视觉引导。
首都体育馆整体装修风格秉承“节俭办奥”的理念,结合当下“绿色奥运”的主题,对首层走廊顶面采用裸顶喷涂,地面采用水泥自流平,既满足了使用条件,也体现了节俭办奥的理念。二层观众大厅作为赛时以及后期运营的重要区域,采用水磨石耐磨地面,简约铝板墙面,符合拥有52年历史老场馆庄重沉稳的气质;顶棚采用超长异形的软膜天花彩灯进行主题渲染,凸显了奥运的主题色彩,简约而不简单。
匠心秉持
理念与坚持
首都体育馆本次改造遵循“传承保护、立足赛后、确保赛时、绿色科技、节俭办奥”的改造原则,以“传承、绿色、科技、人文、可持续”五个方面为出发点,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实现“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办奥理念。除保障奥运会赛事需求外,首都体育馆赛后不仅可以承接各项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冰上项目赛事,还可实现夏季项目无缝切换。未来的首都体育馆也将作为中国冰雪运动的指挥中心,担负着大众冰雪运动的普及与推广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