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产业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全国两会特别策划·产业经济
 

2021年3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李惠森:

弘扬企业家精神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左振乾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全国政协委员、李锦记集团董事、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李惠森提交了《关于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发展的建议》和《关于将年轻一代企业家纳入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规划的建议》两份提案。

将年轻一代企业家纳入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规划

李惠森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经过数十年的改革开放,“创业一代”大都已步入暮年,“创业二代”企业家开始崭露头角。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年轻一代能否顺利接班,成为合格的继承者、发扬者、改革者、创业者,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家族企业的未来,也将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据了解,家族企业在民营企业中的比重达80%,已成为我国经济体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李惠森表示,面对家族企业代际更替,年轻一代面对的不只是财富传承,更多的应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承接。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不是家族企业的家事、私事,而是事关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

“年轻一代更需要社会责任、企业家精神方面的引导与培养。”李惠森认为,家族企业两代人因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的差异,年轻一代与长辈之间存在代沟,不利于他们在传承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此,他建议将年轻一代企业家培养纳入国家人才培训总体规划,创建家族企业年轻一代培养基地,打造实践教育平台。扶持和规范现有专业的家族企业沟通平台,将政府支援创办的、年轻一代自发成立的社会组织,以及各类专业机构在形成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合作促进、有效协同,形成良性生态体系。

“年轻一代学历高、起点高、思想活跃,但实践经验少、承受压力大、社会责任感较弱,建议政府牵头组织开展交互式、体验型的活动,借助家族企业社团组织进行跨地区、跨代际、跨行业的分享交流,增加家族企业两代人之间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观认同。”李惠森建议,政府要帮助家族企业年轻一代树立“我们大于我”的价值观,引导他们继承并发扬老一辈企业家的优良作风,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奉献社会。

“我们还应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建立全国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档案库,对特别优秀的代表人士加大政治宣传力度,开展年轻一代企业家典型专访,激励更多年轻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企业家精神。”李惠森如是说。

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发展

“健康产业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健康意识提高,特别是疾病谱的改变、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健康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惠森称。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重要的卫生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有潜力的经济资源、具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李惠森指出,近年国家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出台一系列政策,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使健康产业得以快速发展。2020年中医药大健康产业规模超3万亿元,中医药健康已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

李惠森表示,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大,在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科学监管、扩大中医药文化宣传以及合理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尚存创新及深化空间和必要。他提出从四方面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科学发展。

“一是加强中医药健康产业战略规划,二是科学监管中医药健康食品,三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四是落实中医药健康产业社会共治。”李惠森认为,虽然国家出台了健康产业的相关规划,但随着健康产业的不断扩容与消费者市场对产品服务和质量的需求增加,以及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制定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健康产业发展战略以优化、集聚产业资源,引领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

“要明确中医药保健食品的食品属性和定位,清晰界定与其他食品、药品的区别。要以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功能目录为抓手,鼓励企业继承传统中医养生理论,研发新功能新产品。要规范、指导企业和检验评价机构的功能声称研发和验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促进中医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李惠森建议,要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行业协会、企业、媒体、消费者为辅”的平台,强化事前指导,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企业自律、产品升级、健康知识普及等,从而实现中医药健康产业社会共治。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