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龙岩市委书记李建成:
高效率激发内生动力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贾晶晶 丁明豪
李建成 |
福建龙岩,一个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0多次亲临考察指导工作的地方;一个让占全省近四分之一的11.07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如期全部脱贫、实现“一个都不掉队”的地方;一个人均GDP突破10万元,大大超过全国平均值72447元的老区山区;一个战胜疫情困扰,新增市场主体14.2万户、同比增长191%的地方;一个“一窗受理”事项达86%,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的地方……
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龙岩市委书记李建成表示: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四五”期间,龙岩将着力把握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创新兴市、依法治市、幸福龙岩建设五大关键工作,加快推进龙岩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
关键词一:信任
口碑效应形成的引力场
《中国企业报》:“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本次全国两会的重点和热点,请问李书记,你最关注什么?龙岩市“十四五”规划的主线是什么?
李建成:作为老区苏区的代表,我最关注纲要中关于支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措施。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老区调研,作出了“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建设闽西南生态型现代化城市、打造有温度的幸福龙岩,是龙岩“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定位和主线。
《中国企业报》:经济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这也是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战场”,我们注意到,在2020年这样一个极度困难的情况下,龙岩依然实现了招商引资的重大突破,一些重大项目落户龙岩。和一二线城市相比优势并不突出的龙岩,能够做到这一点,是有什么绝招、妙招吗?
李建成:恰恰相反,我们在招商引资中从来不用什么套路和招数,而是一直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为大”的理念,从心底里尊重企业家,为企业家做好服务,营造安商、利商、暖商、亲商环境。在招商引资、政企合作等活动中严格兑现政府承诺,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让企业在高标准行政服务中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目前,政府信用和服务已经成了龙岩品牌,取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效应,形成一个引力场。
《中国企业报》:对于营商环境而言,引力场应当是非常高的一个境界,也是非常难做到的。龙岩是怎么做到的,你可以举几个例子吗?
李建成:最重要的是把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方向,谋求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不能追求招商引资的短期目标和效益。
融资难和税费负担重,是困扰企业家的最大难题。2020年,龙岩市减轻企业税费负担25亿元,拖欠民营企业无分歧账款全部“清零”;全市不良贷款率为0.7%,信贷资产质量居全省前列;获批财政部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和个性化金融服务。
企业家普遍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行政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我们通过依法规范市场行为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龙岩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跨省通办”合作机制;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一窗受理”事项达86%,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半天;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手拉手”供需对接等活动,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2020年,在全国经济受疫情冲击严重的情况下,龙岩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3%,高于全国GDP增长水平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3.3%。
关键词二:创新
软优势是无止境的
《中国企业报》:这些事实很有说服力。据我们了解,去年龙岩营商环境有13项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14项改革经验做法得到上级推广,在人们的主观印象里,老区山区一向是封闭落后的代名词,那么,龙岩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创新能力?
李建成:坦率地说,我们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也是被逼出来的。作为老区苏区,龙岩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外部环境方面,都与发达地区有相当大的差距,没办法与其硬磕,我们只能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创造自己的软优势。我们发现,硬件升级是有极限的;而创新带来的软优势,则是无止境的。
《中国企业报》:国家一直在倡导创新,创新也成了一个非常时尚的名词,但真正能够做到创新的并不多,你认为关键问题在哪里?
李建成:创新最大难点,在于向自己开刀。重中之重是打破“官本位”思想,从根本上去除一些公务人员身上的“官气”。
在创新实践中,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做法:
一是以创新引领思想观念转变,破除思想桎梏、突破条条框框,以“敞开山门看世界,跳出龙岩看龙岩”的视野格局,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服务并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开放中抢占先机、勇立潮头。二是以创新推动深化改革,不断突破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充分激发发展新活力。三是以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在重点产业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杀手锏和独门绝技,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不断催生发展新动能。
《中国企业报》:具体有哪些重大创新,获得什么收益?
李建成:通过创新,龙岩获批设立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行政审批、基层医改、不动产登记等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创新建立e龙岩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获中国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覆盖。获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三五”时期R&D占GDP比重提高0.4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95家、高水平创新平台52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过创新实行产业链招商、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等招商机制,以及成功举办“11·8”机博投洽会、文旅产业发展大会,2020年全年新签约项目411个、总投资1137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8个。同时,“五个一批”项目、重点项目、“重中之重”项目均超额完成年度投资任务。常青三元前驱体一期、鑫鹭钨业等75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龙净智慧环保、时代思康、新兴纺织等11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关键词三:体系
构筑自己的
产业优势和竞争力
《中国企业报》:说到重大项目,我感觉到你很兴奋,看来你对实体经济情有独钟。龙岩的“十四五”规划中,对产业发展有什么构想?
李建成:产业强市是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支撑。“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突出实体经济主攻方向,突出抓项目工作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5+N”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实施主导产业提升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传统产业优化工程,推进高技术转化运用和产业融合发展,培育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家百亿级企业,构建支撑龙岩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中国企业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应当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式,也势必涉及“强链、补链、延链”工程,在这方面,龙岩的思路是什么?
李建成: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思路,我们把重点放在对接引进更多优质项目上,重中之重是提高投资项目成功率和贡献率,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有力支撑。具体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明晰产业发展方向。立足龙岩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积极推动有色金属、机械装备、文旅康养、建筑业、特色现代农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数字产业、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提速;烟草、纺织、建材、商贸服务等传统产业提升发展,着力打造更多超千亿重点产业集群。
二是坚持产业龙头引领。实行“一业一策”、上市后备企业重点扶持培育等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积极引进大企业投资大项目,培育更多龙头企业。
三是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围绕“建设生态、智慧、集约、高效、安全为一体的高质量发展园区”目标定位,抓紧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力争“十四五”时期,建成千亿产值园区1个、五百亿元产值园区4个以上,各县(市、区)建成1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四是大力实施数字强链。充分发挥龙岩“网军”优势,持续实施互联网龙岩军团返乡工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实施“5G+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龙岩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企业报》: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龙岩有什么契机和优势吗?
李建成:对我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契机就是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为我们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带来重大机遇。这不仅会给我们带来承接产业转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提高龙岩的开放度,为我们建设国际水平的产业园区提供了对标的样本。
龙岩是老区苏区,是红土地,历来有“听党话、跟党走”优良传统,这是我们抓好产业的最大优势和底气。我们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同时,龙岩的生态环境也引人入胜,这也是我们开展招商引资、发展绿色产业的一大品牌优势。2020年,龙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9.2%,天天都是好天气。主要流域22个国(省)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100%,全面消除劣Ⅴ类水质小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79.39%,长期居福建省首位。我们正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