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第十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第八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峰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第十八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第八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峰会
 

2021年1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

工业界要努力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一、要保持工业、制造业在GDP中占比基本稳定

回顾不平凡的2020年,我国工业攻坚克难,为防控抗击疫情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在疫后工业率先恢复带动了经济复苏。

如表所示,2020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降低8.4%,GDP受拖累为-6.8%。二季度复工复产艰难推进,工业增长4.4%,带动当季GDP由负转正同比增长3.2%。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幅5.8%,拉动当季GDP同比增幅到4.9%,前三季度累计工业增幅1.2%,带动GDP同比增长0.7%。2020年1—11月份我国累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1月当月为7%。工业仍保持强劲恢复,将继续拉动GDP正增长。我国是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事实证明,工业对国计民生仍然发挥着支撑带动作用和保障作用。

五中全会《建议》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四化”协调发展,同步实现,工业化还有一段较长的路程。但在前些年出现了工业、制造业占比过早过快下降的现象,要高度重视。

如图所示,2006年我国工业占GDP比重是42%,高峰后一路下降,2016年降为32.9%,一年降一个百分点,制造业同期由32.5%降到28.5%。2016年后降幅趋缓,2019年分别为32%和27.7%,2020年预测稳中略升。数据显示,全国绝大多数省(区、市)与全国的轨迹相近。这里做个说明,二产包括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约占85%,工业中制造业约占87%,要分清不同的含义。

发达国家金融危机后推进“重振制造业”“再工业化”,2016年美国制造业占GDP11.6%,日本是20.7%,德国是20.8%,韩国27.6%。我国目前制造业占GDP27.7%,与韩国相当,但人均GDP只有韩国的1/3,应引起高度警觉。五中全会要求“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各地都在认真贯彻落实。实践证明,我国国民经济仍要靠工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一起拉动。要坚定工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带动作用,避免和纠正脱实向虚、工业被空心化和边缘化的现象。

二、工业经济要加快构建、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规律,发挥各国比较优势,取长补短、合作共赢是正道。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要因势利导、适时调整。改革初期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带动了经济发展。2006年外贸依存度高达64.2%,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我国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为主,经逐渐调整,到2019年外贸依存度降至31.8%。当今发达国家为20%—25%,我国仍有调整余地。

我国工业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在疫情期间更加突显。一些关键装备从整机到零部件、元器件、关键材料,还需要大量进口,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海和汽车发动机、智能仪器仪表、医药及医疗器械等行业尤为突出,如高端芯片90%依赖进口。同时一些行业出口量大,如手机64%、彩电46%、服装纺织品38%依赖出口。受疫情冲击国际经济萎缩,对进出口贸易影响更大。美国视我国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将会长期遏制打压我国发展。此外,疫后各国也在调整经济结构,加大了本地化和区域化。因此,“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全可行。我国市场规模超大、潜力巨大。我国年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年达41.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正常情况下年增长率8%—10%。我国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0733元,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提升,中等收入阶层不断扩大,国内市场成长性好。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仍处于工业化后期,城镇常住人口占60.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44.4%,持续发展有巨大空间。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发展双边、多边合作、区域合作。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超级的制造配套能力,可提供充足的供给,有综合素质较高的产业大军,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开放的市场具有强劲的吸引力。2020年下半年以来进出口和吸引外资逆势上扬就是有力的证明。近日,我国参加并促成了东盟10+5 RCEP,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仍十分明显。 (下转第六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