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综合
 

2020年12月2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山云智慧城市建设的“赤壁样本”: 云和大数据如何打造旅游胜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马长林

赤壁市全域旅游平台

作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各地全面展开。按照国家战略部署,湖北省赤壁市制定了以构建“大数据”平台为着力点,在基础设施、惠民服务、城市治理、数字经济等领域逐步积累,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发展目标。

2019年,赤壁市与金山云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双方以共同打造智慧城市体系为目标,携手实现动能转换,打造标杆项目。在金山云助力下,赤壁市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带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智慧城市带来的成果。

“智慧城市真正落下来了”

赤壁市历史悠久,北倚湖北省会武汉,南临湘北重镇岳阳,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近年来赤壁市实现了飞速发展,获得了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中国最美县域等一连串荣誉,希望通过构建智慧城市,有力带动城市的产业生态和创新活力。

作为优秀的云服务商,以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推动城市快速发展,是金山云一直以来的目标。双方达成合作后,金山云启动了赤壁市数字城市顶层设计规划项目,深入调研赤壁市重点单位,启动全市各级领导的访谈,深入了解当地特点和需求。

根据了解到的情况,金山云协助当地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规划文件,结合前期工作成果,金山云与相关专家共同形成了赤壁市数字城市顶层设计规划方案,涵盖各行业智慧化应用规划和设计,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指引。

方案正式定稿后,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对方案进行了评审,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对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智慧城市真正落下来了”。

以方案为依据,金山云协助设计“七横、八纵、一数一中心”工程架构体系。“七横”即构建赤壁市基础层面的七大基础工程体系,包括云上赤壁服务工程、网络设施提升工程、物联感知系统工程、城市统一门户工程、人工智能服务支撑工程、精细网格化治理工程、产业“云+链”工程等,夯实数字城市基础支撑能力。

“八纵”即在国家、省市层面数字化应用基础上,实现“纵向延伸”,通过大数据赋能,建设智慧政务、智慧旅游、智慧金融等创新应用,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一数一中心”是搭建以“数据汇聚、技术联通、业务协同”为核心的赤壁大数据平台和城市运行指挥中心,打造城市“数据大脑”,实现一张图实时掌控城市运行态势,与各单位实时互联互通,建立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云计算+大数据”打造旅游胜地

在此基础上,金山云的技术服务开始在多个行业延展。其中,旅游业是推动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领域,金山云希望助力赤壁市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例如,“赤壁市全域旅游平台”是金山云为当地量身定制的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大数据分析系统,用以打造智慧、健康、便利的全域旅游生态,实现“游客体验自由自在、政府服务无处不在”。

平台分为“两端”,一端是面向游客的“漫游赤壁”APP和小程序,依托“互联网+旅游服务”,提供查看天气、预订酒店和餐饮服务、预订景区门票、旅游指南等多项功能,满足“吃住行游娱购”各项需求,通过诚信体系、客服平台的建设,让游客全程省心、安心、放心。

另一端是面向当地文旅管理机构的数据端。用以分析游客习惯、制作游客画像及游客线路导引,有助于改进服务:避免假日景区拥堵,向不同游客推荐不同游览攻略、特色景区、旅游线路、特色美食等。依据旅游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优化现有基础设施及服务内容,开发具有创意的、具备区域独特性的旅游产品。

全域旅游平台实现了横向(如气象、环保、交通、运管、测绘等)涉旅部门和纵向旅游管理部门(国家旅游局、市州旅游局、区县旅游局和旅游企业)的数据整合,实时监测网络评价,实现“看得见、联得上、呼得应、调得动”,解决了行业监管的种种难题。

在全域旅游平台的助力下,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赤壁旅游人数激增,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接待游客近4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50%。赤壁全市实现接待游客超过16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51.2%。

目前,金山云各项新兴技术正与赤壁越来越多的行业结合,及时响应民生、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以此为契机,金山云希望围绕善政、兴业、惠民三个维度,让“金山云感知城市”深入到更多地方,协助带动各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向前,为数字经济产业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