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产业扶贫: 让山区百姓生活更幸福也更有盼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龚友国 / 杨娟丽
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为捐建的云龙学校教学楼揭牌 |
新阳村扶贫车间 |
五粮液希望小学 |
记者手记
从四川宜宾驱车近2个小时到达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兴文县,在这个以苗族人为主的乌蒙山区里,深秋飘着细雨,穿过十多个几乎360度的山路大弯,穿过白雾笼罩的竹林,记者先后抵达了新阳村、青石岩村、毛村等几个曾经的贫困村。从2015年以来,在五粮液集团对兴文县的定点扶贫帮助下,当地村民摆脱贫困,变得富足,也对生活有了新的盼头。
大山里的扶贫车间早晨6点亮起了灯
到达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新阳村扶贫车间的时候,30多个女工正在一个约300平方米的车间里忙碌。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每个人都埋头忙着手里的活计,没有人交谈,甚至没有人抬头。
“她们都是计件领取薪酬,所以都不敢耽误”。新阳村妇女主任、扶贫车间主任王小兰说到。
车间门口贴着“五粮液圣山集团兴文县服装代加工新阳村扶贫车间”的标牌。
这个扶贫车间有30多个女工,主要是本村和附近村留守的妇女。老公出去打工,空闲的时候,她们选择来这里做工,一个人的收入可以负担一家人的生活支出。“现在一天不开工,她们都受不了,会来催我,说不干活心慌。”王小兰说。
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呢?
2016年,五粮液推荐时任党群工作部部长杨韵霞到兴文县挂职县委副书记。从企业管理到扶贫攻坚,专业跨度虽大,杨韵霞来不及慢慢适应就无缝衔接投入到全新的工作中。8 小时之内学基层实践、8 小时之外学政策理论,以时间换空间,雷厉风行一线攻坚。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初到兴文,杨韵霞就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奔赴一线,经历了无数次的跋山涉水和日晒雨淋,短时间内跑遍了 57 个贫困村,全面掌握各村的致贫原因、优势劣势、群众状态,与村(社)共同扬长避短谋划发展之路。通过实地走访,杨韵霞了解到,兴文县留守妇女多,就业机会少,旧房院落闲置,根据多年在五粮液积累的工作实践经历,她想到:将闲置的公用房屋利用起来做成车间,发动大家做一些缝纫代加工,实现就近务工增收。
然而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容易,王小兰透露了起步时的辛酸:“虽然一开始有了20多台五粮液捐赠的缝纫机,但妇女们抱着观望态度,所以我又要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又要找订单,还担心技术,刚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我急哭了好几次!幸亏五粮液引入了第一笔订单6000多件棉服、1000件五粮液工作服,随后订单稳定下来,女工们也熟练了,也留得住人,一切都在越来越好。”
新阳村第一书记罗剑谈起扶贫车间起步的艰难:“一开始女工生手时做不起量,待遇就上不去,为了留住人心,那时就做了保底工资,一个月1500元还管一顿饭,2018年开始计件,新手刚开始收入可能1000多元,熟练后3000多元。女工学得很快,得心应手,她们也愿意学。只要她们愿意学,我们干部就愿意给她们铺路。”
由于缝纫工作对体力要求不大,门槛比较低,所以车间忙碌的女工20—50岁都有,一位穿着牛仔服的年轻女工动作有些慢。“她才进来,我正在教她,她在用废料练习。一般生手5天后就可以学会。”王小兰指着这位年轻的车间新员工丁其琴说到。
丁其琴是从贵州嫁到兴文县的,“年轻人不会做农活”,她有些羞涩地说,“之前在外面打工,没法陪伴小孩,现在在家门口做工,早上送完小孩,骑车十多分钟来这里,八点上工,中午带饭在这里吃,下午五点收工,刚好去接孩子。能赚点零花钱,又能照顾到老人、小孩。”
新阳村属于流沙地带,庄稼以玉米、花生为主,务农收入不算太高,五粮液扶持这里做扶贫车间,这对留守妇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车间女工人均月收入1800元—3000元,按照脱贫标准,一人就业一家4口脱贫。随着技能提高,还可加工运动服、棉衣等,收入还将提升。”新阳村支部书记陈小华说。
“有的女工比较勤奋,夏天6点就有人上班,我就把钥匙给最早到的,周边的女工看到灯亮了,就陆陆续续过来了。”王小兰说,“现在女工们很感谢曾经帮助过她们的领导,解决了留守儿童、老人的问题。从单纯的农民转变为技术工人,从没有固定的收入到有固定收入,整个家庭的幸福感提高了,整个人也变精神了。有了零花钱,不再依赖老公在外面打工的收入,买新衣服也舍得了,手也不粗糙了……感谢五粮液,感谢政府。”
五粮液第一时间赶赴受灾学校为孩子们修建抗震新校舍
站在兴文县周家镇云龙学校的操场里,怎么也想象不出这里2018年曾经遭受过大地震。
这座建设在半山腰的学校,占地140亩,围裹在一座座云雾缭绕青山的校区里,教学楼、综合楼、宿舍、操场等一应俱全,校区开阔,校舍崭新。
之前这所学校校舍是用废弃厂房改建的,2018年12月16日兴文县发生5.7级地震,震中的校舍基本全部倒塌,孩子们没有了上学的地方。
“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非常重视学生宿舍问题,五粮液也迅速反应,接替杨韵霞的李小波书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在考察之后提出快速建设一栋教学楼来缓解校舍压力,当时一周就把事项定了下来,并紧锣密鼓地找设计方、施工方进行工程建设。最终这座教学楼在2019年上半年就建成了,极大地缓解了孩子们上学的问题。”云龙学校校长罗元环手指身旁的五爱楼回忆起当时的情形。
五粮液当时捐赠107万元修建的五爱楼,就在操场旁边,紧邻宿舍楼,由于云龙学校是9年一贯制的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五爱楼建成后4个班在这里上课,极大地缓解了地震后700多名学生校舍紧张的问题。
走进五爱楼,发现这栋楼为钢结构,许多地方用的是轻质材料,“当时修建五爱楼,五粮液和学校提出三个要求:质量高、时间快、功用匹配,最终决定使用钢结构,按照抗6级地震和7级裂度的标准设计。”罗校长介绍道。
如今,云龙学校新的教学楼修建起来了,学校决定把五爱楼作为学生的艺术培训楼使用,以前唱歌、跳舞都在教学楼里,使用功能交叉,现在孩子们可以集中在五爱楼里发展兴趣爱好。
“大山里的孩子没有大城市里面的兴趣培训机构可以上,所以我们用现有老师的特长资源,以五爱楼作为孩子兴趣发展的平台,让他们释放天性、萌发创造力、发展兴趣。”兴文县留守儿童的比例占七分之一,“通过艺术楼的设立,也能缓解一部分孩子的心理疏导问题。以艺术为慰藉,让孩子获得温暖,心里有所寄托。”罗校长谈到,在现在的各项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孩子因为贫困不能上学的情况几乎没有,但是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变得特别重要。
以前在五爱楼举办的社团活动,有健美操、刺绣、勾线等,今后孩子们的画展和舞蹈教室、音乐教室也会搬进五爱楼。 “学生们很期待周三,因为这一天下午有社团的兴趣课,同学们会很早来五爱楼等待老师。兴趣班是跨年级的,以前场地不够,不敢开展太多,现在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更多爱好了。”音乐教师许娅说。
在这大山深处之前很少听到学生的天籁之音,但这学期开设了合唱团之后,下课就能听到歌声在山间飘荡。学校里的一位学生,之前总是一个人玩,也不喜欢讲话,现在上了艺术课,是班里画画最好的一个,同学们都愿意借彩色铅笔给他,他交了许多朋友。
“五粮液对口兴文县,通过五爱基金帮扶教育、捐助建设学校、在小学建立功能教室、捐助幼儿园、捐助校车、资助困难学生,奖励优秀学生、捐赠学习用具等,在教育方面扶持力度很大,五粮液支援扶贫的干部杨韵霞书记、李小波书记等,扎根当地、精准扶贫,为本地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兴文县教体局副局长罗天贵表示。
五粮液:扶贫重担 国企担当
在兴文县的采访中,从村干部到老百姓,从教体委领导到学校老师,人们对五粮液在扶贫工作中付出的努力、获得的成效,有目共睹、充分肯定,受访对象自然流露出来感动和感激,溢于言表。
五粮液在兴文县长达5年的扶贫工作帮助到更多人摆脱了贫穷的枷锁,让贫困山区的留守儿童重回父母的怀抱,让老人得到照顾且不用在田间地头劳作,让每个家庭有了固定的收入,不必焦虑生存的压力,让脱贫的人们生活更幸福也更有盼头。兴文县也于2019年初脱贫摘帽。
这只是五粮液扶贫的诸多举动之一。近5年来,五粮液精准扶贫累计投入和整合帮扶资金超26亿元,直接受益贫困群众达到15万人以上;直接帮扶3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精准脱贫。
多年来,五粮液响应国家号召,坚定地走在扶贫道路上,以实际行动践行国企担当。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国家名片和中华老字号企业,五粮液集团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全心践行‘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