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一带一路”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一带一路”文苑
 

2020年11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丝绸之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上接Z02版)直到4世纪,罗马史学家阿米阿努斯·马塞利努斯还认真地说:“赛里斯人经常向这些树木喷水,这种树生产像绒毛一样的东西。他们将这些绒毛搅之于水,抽出非常精细之线,并将其织成赛里斯布。”他们一直认定这是一种植物纤维,哪里能想到它居然是一种动物蛋白纤维。连西方最智慧的大脑都想不出原料是什么,来自哪里,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抓狂的事情呀!

于是,西方开始挖空心思地盗取养蚕缫丝技术。

一天,几个从赛林达(应该是指新疆和田)来的印度和尚,对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在位)信誓旦旦地说,他们不仅精通养蚕技术,而且有办法把蚕种带来,从而保证拜占庭不用向宿敌波斯人或其他任何民族采购这种奢侈品。在得到皇帝重赏的允诺后,他们长途跋涉回到东方。时隔两年,他们真的沿着高加索山路返回了拜占庭,小小的蚕种被他们藏在了挖空的禅杖里。“在他们的指导下,拜占庭人始终非常得法、非常妥善地饲养这些桑蚕,一直到结茧为止……这样,拜占庭就首次使用由本土生长的蚕所吐的丝作纺织丝绸的原料了”。

从此,拜占庭人学会了养蚕缫丝。这一年,定格在西方史料记录中的552年。

拜占庭虽然掌握了丝织技术,但由于地理条件和种植技术的原因,还不能大量生产蚕丝,所以当地工厂多半进行的是加工业务:把从波斯进口的中国绸缎分解开来,成为一根根极细的丝线,然后掺上麻线,织成绫纱,再染上色,绣上花;或把从波斯进口的中国素绢,染上颜色,绣上金线,高价卖给欧洲、北非。蚕丝的加工,成为拜占庭的一大财源。而失去丝绸生产垄断地位的中国,只能靠规模化生产把自己重新打造成最大的出口国。

其实,早在养蚕和丝绸技术引入印度、中亚之后,中国的丝绸出口便开始走下坡路。10世纪以后,瓷器成为通过印度转运到西方的主要中国商品。

四、皇帝被俘

任何强盛的帝国,不可避免地存有两大弊病,一是天然的骄傲情绪,容易在最平坦的路上跌跤;二是过分的繁华,招致众多强盗的垂涎。如同一只易碎的古瓷器,美丽对它来说实际上与危险同义。因此,西罗马倒下后,面对风起云涌的伊斯兰势力的围攻与蚕食,如日中天的拜占庭仍略显吃力。几个世纪以来,小亚细亚一直是基督教拜占庭势力抵抗阿拉伯伊斯兰教进攻的堡垒。

到了11世纪,土库曼人建立的塞尔柱政权突然崛起。塞尔柱首领图格里尔率领大军西征,于1055年占领了巴格达,被阿拔斯王朝哈里发授予了“苏丹”称号。令人震惊的是,塞尔柱第二任苏丹阿尔斯兰居然胆敢摸老虎屁股——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了辉煌的拜占庭。

1071年,大战在小亚细亚东部的曼齐刻尔特爆发,塞尔柱人意外获胜,目中无人的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当了俘虏。

以下是作为战俘的罗曼努斯和作为胜利者的阿尔斯兰之间的一段对话。

阿尔斯兰问:“如果我被你俘虏,你会怎么做?”

脾气暴躁的罗曼努斯回答:“我也许会杀了你,也许会把你拉到君士坦丁堡大街上示众。”

阿尔斯兰说:“我对你的惩罚更严厉,我将饶恕你,你将获得自由。”

罗曼努斯在以重金赎身,割让安条克等一批战略重镇,并承诺向塞尔柱人缴纳年贡后获释。他刚刚回到首都,就被共治皇帝迈克尔七世·杜卡斯弄瞎了眼睛,并像后来的拿破仑一样,被流放到一座岛上,在毒蛇和虫子的陪伴下默默死去。

这场惨败,成为拜占庭由盛转衰的标志,巨额战争赔款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冲突,引起了拜占庭敌对派系之间的内战。彼此不和的拜占庭军官为了赢得塞尔柱人的支持战胜另一方,竞相将城镇和要塞献给塞尔柱人;农民也因不满拜占庭官吏的腐败与剥削,虽不信任但也没有反抗地接受了新的塞尔柱主人;还有大批的塞尔柱和突厥移民随着他们得胜的战士向北迁移。于是,11至13世纪,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由希腊和基督教地区变成了突厥语族和穆斯林地区,直至21世纪的今天。

尤其严重的是,拜占庭失去了小亚细亚和亚美尼亚的统治权,特别是作为拜占庭主要兵源地和财源地的小亚细亚的丢失,限制了拜占庭军力的恢复,这也为日后的十字军东征事件埋下了伏笔。

拜占庭变得十分空虚,君士坦丁堡就像一个架在枯瘦躯体上的大脑袋。

五、十字军能帮忙吗

1095年,四面楚歌的拜占庭皇帝被迫向罗马教廷求救。早就期待一统天下基督教的罗马教宗以夺回圣地为号召,以东方的富庶为诱饵,发起了波澜壮阔的宗教战争。从1096年到1291年间,罗马教宗先后发起了九次十字军东征。不过,它给历史留下的,除了艰难的跋涉就是自私的抢劫,对于拜占庭几乎毫无帮助。

没有帮助也就罢了,最要命的是反戈相向。

原因在于,第二次十字军东征之后,十字军将领感觉陆上的行程太乏味也太危险,他们宁愿翻越阿尔卑斯山前往热那亚或威尼斯,从那里乘船去东方。对于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来说,为十字军提供横渡地中海的服务,就成了一桩十分赚钱的买卖。1202年,罗马教宗英诺森三世发起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是历次东征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一次。十字军原计划前往圣地与异教徒作战,解放被埃及阿尤布王朝控制的耶路撒冷,但由于十字军没有能力支付威尼斯人将他们摆渡过海的巨额资金,只得临时当了威尼斯的工具,由威尼斯共和国执政官恩里科·丹多洛带领,转而前去攻打扎拉城(今克罗地亚的扎达尔),并保证帮忙解决资金问题。扎拉城被十字军攻克后,一个名为小阿雷克塞的拜占庭王子要求丹多洛帮他夺回拜占庭帝位,条件是帮助十字军付给威尼斯造船和运输费用。于是,丹多洛率十字军在1204年4月13日攻陷君士坦丁堡,大肆抢劫后屠城三日,奸淫掳掠了自己的基督教兄弟,造成的损失就连最精于算数的威尼斯人都无法准确估计。

此次占领,致使拜占庭帝国突然中断。威尼斯共和国占去了拜占庭八分之三的领土,十字军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

57年后,拜占庭尽管勉强复国了,但它就像遭遇过一次雷劈的大树,再找不回此前的茂盛。它更像秋后树上可怜的黄叶,只需一阵轻风,就将彻底凋零。

在东部,一个肌肉强壮的游牧巨人终于摆脱了中国带给他的几个世纪的噩梦,而幸运女神也为他们唱起了雄壮的赞歌。绿草茵茵的中亚草原,一场席卷亚欧大陆的飓风已经酝酿完成。

啊,奥斯曼!

六、奥斯曼苏丹

奥斯曼帝国的编年史给奥斯曼人编造了一份血统高贵的宗谱,说他们的历史可以从中亚的乌古斯突厥人,追溯到人类的狭口诺亚。据此推理,不用说,再向上就是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

其实,他们的祖先,是5世纪游牧在阿尔泰山一带的突厥人,后来建立了与隋、唐帝国相抗衡的游牧帝国,他们与乌古斯的后人土库曼同属突厥语族,但类似月亮与六便士,在血统上没有半点关系。

话说西突厥被唐高宗征服后,群龙无首的各个部落开始闯荡天下。他们知道冒险是有代价的,但不冒险就等于慢性自杀。他们拿生命赌明天,竟然赢得了连想都不敢想的一切。

大概在11至13世纪,西突厥的一支人马由酋长埃尔托格卢尔率领,进入辽阔而富庶的小亚细亚,依附于塞尔柱人建立的鲁姆苏丹国,封地就在塞尔柱帝国西北部,即分割欧亚两大洲的战略要地达达尼尔海峡周围,也就是与拜占庭对抗的前线。

埃尔托格卢尔去世后,儿子奥斯曼一世继承的领地并不比原先大多少。奥斯曼的发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婚姻,他的妻子是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的女儿。据记载,长老在奥斯曼即位时,向女婿赠送了一把“胜利之剑”,还特别授予他伊斯兰教“圣战者”的光荣桂冠,在他头上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从此,奥斯曼高举着“胜利之剑”东征西掠,一举奠定了帝国600年的宏大基业。此后,通过隆重的仪式颁发“胜利之剑”,成为历代奥斯曼苏丹即位时的传统仪式。

在交口称赞声中,奥斯曼于公元1300年自封为苏丹,塞尔柱人在小亚细亚的地位被取代,许多突厥部落慕名投到奥斯曼麾下。这些突厥部落追随者一律取用他的名字,通称奥斯曼人。从此,奥斯曼率领“信仰武士”开始了对拜占庭潮汐般的征讨。

小战役不过是些铺垫,真正的血战发生在公元1317年的布尔萨(旧称布鲁萨)。这是拜占庭在小亚细亚北部的军事重镇,城垣坚固,易守难攻,双方僵持达9年之久。当布尔萨城弹尽粮绝开城投降时,奥斯曼已经生命垂危。为了永久占领此地,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城内一座教堂中,这座教堂很快被改建为清真寺。临终时,他还以微弱的声音告诫儿子奥尔汉:“要时刻牢记,不要残忍,因为对一个国王最有害的莫过于残暴;要主持正义,因为正义是治国根本;要珍爱学者,身边要有懂法律的学者,因为真主的法律是我们唯一的武器;要公正无私,要仁爱,要时刻保护好你的臣民,这样你就能得到真主的保佑……”

难怪有人说,哲学总是在死亡的那一刻诞生,因为这是一个人最终的也是全部的生命感悟。

奥斯曼去世后,这个高歌猛进的突厥公国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奥斯曼帝国。布尔萨城被确定为帝国首都。建立这个国家的突厥人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人。

随后,他们把目光对准了基督教世界。

七、剑指拜占庭

奥斯曼人征服的第一步,是残留在小亚细亚的属于基督教世界的拜占庭领土。由于基督教农民对拜占庭当局的不满,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忙于内讧,以及从中东各地蜂拥而至的伊斯兰教武士的支援,这一征服于1340年宣告完成。接着,他们渡过达达尼尔海峡向欧洲进军,把星月旗插上了亚德里亚堡,进而逼近君士坦丁堡。

圣地告急!直到这时,西方世界才在罗马教宗博义九世的号召下匆匆联合起来,发起了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1396年,十字军与土耳其人在尼科波利斯遭遇,前者一败涂地。

胜利在望的奥斯曼帝国却突遭劫难。公元1402年,轻敌的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被帖木儿打败并被俘身死,军队被迫从欧洲退却。但帖木儿只是昙花一现,他三年后的去世使得奥斯曼人重获自由,并重新开始了一度中断的扩张。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发誓要摘下君士坦丁堡这颗“拜占庭皇冠上最后的瑰宝”。

1453年4月5日,一支望不到尽头的奥斯曼军队,像滚滚涌来的大潮,突然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外。这时的君士坦丁堡人口已减至7万以下,军队只有8000人,而奥斯曼帝国仅参战军队就达8万人。尽管强弱对比十分明显,但守城将士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借助于临海峭壁形成的天然屏障,硬是坚持了接近60天。

陆上进展不利,穆罕默德二世转而发动海上攻势。但拜占庭在金角湾狭窄入口处设置了粗大铁链,奥斯曼海军根本无法通过。于是,穆罕默德二世想出了一招“奇策”——走陆路把船开进金角湾。他派遣5万军人,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铺设了一条长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然后在舰船底部绑上圆木,集中大量人力和牲畜,将轻便战舰从博斯普鲁斯海峡由陆路拖进了金角湾。次日黎明,80余艘奥斯曼战舰从天而降,海上舰队与陆上攻城部队形成钳形攻势,同时掐断了欧洲国家从金角湾援助君士坦丁堡的可能。

君士坦丁堡顿时成为孤城,它所能依靠的,只剩下城墙了。

穆罕默德二世清楚,城市的陷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下转Z04版)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