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投融资经验值得借鉴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五版)
五是股权融资。2003年10月28日,“长江电力”获准首次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总额100.018亿元。而后,还多次“配股”“扩股”筹资。
17年建设期,实际发生利息费用189.33亿元,比1994年方案预测数389.12亿元节省199.79亿元。
五、实行投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建立起了长效控制机制
在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之前,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投资额,是设计单位测算出一个概算数。由于物价、利率、汇率,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过上几年,资金就会出现缺口,施工方就要求调整概算,这是合理的。概算调整一般由国家主管部门主持,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参加,双方往往争论的“面红耳赤”,长此以往,就形成一个颇为出名的“公式”:施工方和设计方各自提出的概算调整额相加被2除,在此基础之上,按理由较为充分一方的意见进行加减,即是会议确定的工程概算调整额。这种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设计方与施工方的矛盾,为国家节约了资金。但是,随意性很大,工程造价很难封顶。
三峡工程投资控制,没有沿用这种机制,而是建立起了一种责任清晰、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投资“静态控制,动态管理” 新机制。这是一项重要创新,使三峡工程投资管理走上了与市场经济接轨、与国际接轨的新路,也为之后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提供了有益借鉴。
“静态控制”,设计单位“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动工当年1993年5月末材料价格为基础,测算出一个工程造价概算额,经三峡建委批准,作为静态投资的最高限额。在设计不发生重大变更、不扩大工程规模的情况下,法人业主不得调整,只能在概算限额内对其子项进行变更,确保静态投资控制在限额以内。
“动态管理”,是在静态控制投资额的基础上,对影响工程总投资的物价等不确定因素,以静态投资额为基数,进行年度跟踪测算,参考国家物价局公布的物价指数,科学、合理确定各种材料的物价指数,以及人员工资指数,然后确定总指数,进而推算出价差。三峡建委批准的年度差价,是向各参建单位按合同条款结算费用的唯一依据。
工程结算一年一结,由国家批准的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第三方)进行测算,报三峡建委批准后执行。
三峡工程究竟花了多少钱?不同媒体说的数字差别很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涵盖的项目不同。经国家审计署审计、三峡建委批准,最后发布的数字是:
1.静态总投资为1506.45亿元。其中:枢纽工程570.87亿元,移民工程529.02亿元,输变电工程406.56亿元。
2.动态决算总投资2220.18亿元。其中:枢纽工程940.04亿元,移民工程856.53亿元,输变电工程423.61亿元。
3.决算总投资与预测动态总投资2641.47亿元相比,节约投资421.29亿元。
六、实行“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为了管控投融资风险,三峡工程建立了以国家监督为主导,内部监督为基础,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在涉及的投资、质量、进度三大目标方面,都查找出过程度不等的问题,适时进行了整改。不仅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而且确保了资金安全。
一是在国家层面。国家加强了对三峡工程的直接监督检查。
1、对三峡工程的稽查。1999年开始,三峡建委向三峡枢纽工程派出稽查组。主要任务是对枢纽工程的资金管理、建设进度和安全施工,以及内部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稽查,每年一次,提出稽查报告,作出年度评价。
2、对三峡工程的质量检查。工程质量问题,是投资成败的关键。1999年开始,三峡建委向三峡枢纽工程派出质量检查专家组,由工程院院士和资深专家组成。主要任务是检查涉及工程质量的重大问题。比如,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要求规程是否健全;业主、施工、监理、设计等方面是否执行了质量规程要求;土建工程、永久性金属结构以及机电设备质量是否达标;工程进度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等。专家组本着认真求实的精神,每年提出报告。从专家质量检查组成立到2009年三峡工程竣工11年,每年一次,写出11份报告。三峡工程竣工以后,还做了几年跟踪检查。这对实现中央提出的三峡工程质量“世界一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3、对三峡工程的验收。国家对三峡工程制定了严格的验收程序和验收大纲,在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建设结束之际,都要进行验收:一是施工方进行自验,二是业主法人进行复验,三是三峡建委验收委员会进行终验。按照重大工程建设程序,在三峡工程竣工之后的第6年,即2015年,三峡建委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了整体竣工验收,形成了三个独立的报告:《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枢纽工程验收鉴定书》《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输变电工程验收报告》《长江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移民工程验收报告》,上报国务院。
4 、对三峡工程的审计。国家审计署派驻三峡工程工作组,对三峡工程分阶段或专项进行审计。国家审计署在工程竣工审计之前,对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投资审计过6次,对移民投资审计过13次。共发现违规使用资金34.45亿元,全部进行了整改,并纳入国家审计署审计“公告”,向全社会公示。专项审计有:(1)2006年对三峡工程效益情况进行了审计;(2)2011年对三峡工程整体竣工决算财务进行了审计;(3)2015年,对三峡工程后加项目地下电站竣工进行了财务审计;(4)2018年,对国家批准缓建项目升船机竣工进行了财务审计。这些专项审计,均未发现重大问题。
二是在企业层面。1993年三峡总公司成立时,就单独设立了审计室,为内部审计机构,并相对独立,赋予内部审计监督权,并制定了审计制度。主要职责是:负责下属公司及驻外机构的财务收支、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以及企业负责人的离任审计;配合国家审计署对三峡工程的审计;配合国务院三峡建委稽查组对三峡工程的稽查。从2002年起,开始对重点单项工程项目的变更、索赔审计,以及合同项目完工结算审计。
三是在社会中介机构层面。1、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年度财务报告进行审计,并公开披露。2、聘请咨询机构和专家,从1997年开始,分年测算工程资金现金流,预测电力市场需求和电价走势,建立投入产出分析模型,不断完善投融资控制措施。3、根据国务院三峡建委的意见,中国工程院对三峡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进行过三次评估。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次评估开始是在2008年2月,这时工程建设进行到第16年,距离竣工时间还有一年多,进行了“三峡工程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的评估评价”工作。主要目的是用三峡工程建设的实践,检验“论证及可行性研究结论” 是否正确。实践表明,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为175米建设方案,是符合长江流域实际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第二次评估开始是在2012年11月,这时工程竣工已有三年,进行了“三峡工程175米实验性蓄水评估评价”工作。175米试验性蓄水从2008年就开始了,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实现了175米蓄水。主要目的是检验水位达到最高程175米以后,三峡工程全面的运行状况。结论是:枢纽工程和输变电工程运行正常,移民安置总体稳定,三峡工程已具备转入正常运行条件。
第三次评估开始是在2013年12月,这时三峡工程竣工已有4年,进行了“三峡工程建设整体评估评价”工作。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三峡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评价三峡工程巨大的综合效益,准确分析三峡工程的相关影响,并提出有关建议。总的结论是:三峡工程规模宏大,效益显著,影响深远,利多弊少;工程建设是成功的,质量一流;水利水电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三峡水库移民胜利完成,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阶段性目标。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国运所系,惠及千秋。它的意义和作用超出了长江流域,惠及全国,影响世界,堪称世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杰作。三峡工程留给长江的是安澜,留给人民的是福祉,留给历史的是丰碑。
(作者系《三峡工程史料选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兼专家评委、教授、研究员,长期从事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