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制造艰难转身: 中国小商品尝试“直联”海外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左振乾
10月21日,义乌小商品城的Chinagoods平台正式上线。通过此平台,义乌小商品产业链上的200余万家企业将能够与全球219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直联”。
在新冠疫情改变全球经济生态格局的逆境下,中国制造的小商品选择了一条去掉中间环节、借道数字化“送货上门”的直达路径。
数字增长背后的
企业隐忧
义乌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背后连接着200多万家中小企业。2019年,被誉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市场,进出口总值占到浙江全省总值的9.6%。在一定程度上,义乌已经成为浙江乃至中国外贸经济的重要窗口,也是外贸经济状况的风向标。
义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义乌市进出口总货值2001.5亿元,增长4.4%;其中出口1925.1亿元,增长3.8%;进口76.4亿元,增长24.0%。玩具、家具及灯具、纺织成品等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6月由负转正后,7月和8月义乌外贸保持较快增长。
但是,一些义乌企业却无法持久乐观。综合多家受访企业意见,他们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担忧:
一是海外疫情反复,后续订单存在不确定。“生产爆棚”与“需求不足”并存导致的“产能过剩”正在给义乌企业带来新的压力。派对文化集团董事长陈圣弼表示,对下半年的出口订单不做乐观判断,一来海外客商反馈上半年出货的产品至今仍有库存,势必影响下半年新订单;二来今年下半年的中东、美国的专业展会也明确取消,企业海外拓展新渠道受限。
二是账期变长,企业金融压力大增。浙江天派针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无缝内衣龙头企业,年产值突破6亿元,合作客户均为大家熟知的世界知名品牌。尽管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无缝内衣龙头企业表示,疫情以后,行业账期不可避免地从60天推迟到120天,只能企业自己去支撑和消化,对企业运转有很大影响。
三是对全球化有点失去信心。有企业反映,欧美客户强烈要求其在全球布局产能,企业在埃塞俄比亚设立工厂后,才保住美国订单。此次疫情下,企业对全球化有点失去信心,今后国际贸易可能倾向多国别配置产能。
借道数字化的
逆境救赎
一盏美颜灯、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专门搭建的直播厅里,80后淘宝女主播“大大王”一边试穿试戴各类首饰和服装,一边和网友互动。直播还没结束,主播身上同款的2000件黑色针织衫就已经卖断货了。
“直播合作是双赢。”银蒂饰品负责人朱素芳已经尝到了甜头,她介绍目前商铺一半销量来自直播带货,今年上半年营收不降反升,同比增加了约20%。
中国小商品城饰品行业商会会长陶小燕说,以前商户是拒绝主播进入的,疫情促使商户转变观念,如今半数以上商户已接受直播卖货甚至主动触网直播。
不但要通过互联网“直联”国内客户,加强中国制造与海外消费者“直联”能力亦成为义乌企业的最新诉求。
义乌小商品城负责人表示,目前义乌企业普遍依托互联网、海外仓、境外营销网络等加强产业链、物流链的全球布局,发挥好新业态与供应链创新结合效应,利用好疫情下海外无接触消费需求的迅猛发展趋势,加强中国制造与海外消费者“直联”能力。
此次上线的Chinagoods平台正是这样一种尝试。
义乌小商品市场将通过中国国内外上百万专业采购商覆盖,依托中国国内二级批发市场以及各个海外站点,在Chinagoods平台上导入大量的贸易资源,嫁接更多服务,开发更全面的功能,建立更完善的生态体系,推进义乌市场线上线下无缝对接,让贸易更简单,让义乌市场更具竞争力和发展活力。
“义乌一家露营产品的视频在TIKTOK上有上千万播放量,面对海外买家,视频可以越过文字翻译的门槛,展示作用更强。”阿里巴巴副总裁、全球速卖通总经理王明强表示,一方面海外线上零售渗透率还很低,发达国家约为10%,发展中国家甚至不足5%;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海外无接触式消费需求猛涨,跨境电商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