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电力扶贫探索“四问”走新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吕丽丽
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明川村光伏扶贫电站,供电职工巡视电站发电情况 曾国福/摄 |
大山阻隔,交通闭塞、发展滞后……长期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与绝对贫困的苦战一直没有停歇。大山深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太久太热切。
2019—2020年,固原地区以“电力扶贫”开路,围绕脱贫攻坚难点,按照精准扶贫新思路, 走上了摆脱绝对贫困的新路子。两年来,脱贫“摘帽”捷报频传。
一看探索“破题之问”
彭阳县太寺村是宁夏最后一个通电村,村子盘踞在一片山谷之中,基础设施薄弱。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马国武感受最深:太寺村1995年才通上电,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受限,村里455户村民,2014年人均年收入仅1000余元。
2015年,太寺村农网改造项目拉开了国网固原供电公司定点扶贫的序幕。在之后的几年内,固原电网焕然一新,实现了从110千伏向750千伏电网换挡升级。2015年至今,国网固原供电公司先后选派127名帮扶队员到彭阳县太寺村、隆德县神林村、西吉县马湾村及玉皇沟村进行对口帮扶。
2019年,是国网固原供电公司定点扶贫初见成效、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以“电力扶贫”开路,固原地区624个贫困村电能质量问题都得到解决,1.43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287眼机井、197个扶贫车间接通动力电。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6%,电压合格率达到99.95%,人均户变容量2.21千伏安,“两率一户”指标提前达到国家标准。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已实现质的飞跃,但随着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推进,以往的捐钱捐物“输血式”扶贫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西海固,国网固原供电公司开始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全新的扶贫方式。
二看探索“产业之问”
西海固的贫困村大多都在“山窝窝”,当地贫困户的收入来源主要靠种养业和劳务输出,由于缺乏支柱产业,收入极不稳定。
大北山村党委书记马腾云说,大北山历经多轮扶贫,也曾尝试发展种植蔬菜、养羊等产业,走过的弯路不计其数,究其原因,除了受地理条件、市场对接等因素制约外,也与过去产业扶贫工作的“粗放”直接相关。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要想发展好,就要真正使产业扶贫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国网固原供电公司扶贫干部虎志文说。
“十三五”以来,固原地区依托丰富的光能资源,把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作为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民生工程。
在固原市政府和电力部门的支持下,宁夏“十三五”首批光伏扶贫村级电站项目所涉及的202个村级电站,年发电量可达9440万千瓦时,年均保守收益2449万元。通过带来稳定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就业,为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各方共赢的新路子。
三看探索“精准之问”
2018年9月,身为营销部“尖子”的虎志文同时接过国网固原供电公司扶贫的重任,跟驻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找出贫困户致贫症结并为之开处方。
马湾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地处西吉县偏城乡南部,因山大沟深、道路难行,被当地人戏称“十八弯”。以前村里无产业,土地撂荒严重,马湾一度成为宁夏脱贫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啃下这块“硬骨头”?虎志文在去马湾村调研之前做了很多功课。“马湾村要的不仅是脱贫,还要致富。引进项目不仅要叫好,更要叫座。要真真正正地让村民富口袋。”虎志文说。
“基于前期的调研学习,我们都觉得纯回民村的马湾唯有养殖一条路可走,再围绕养殖搞种植,配以鼓励性政策。”虎志文和国网固原供电公司驻马湾村扶贫干部王钟的决定,在马湾村播下了一颗“精准扶贫”的种子。
“每新建一栋牛棚,国网宁夏电力给补贴4000元,每改建、扩建一栋牛棚,补贴2500元。每修建一座青贮池补贴5000元,种植一亩青贮玉米补贴57元。”马湾村致富带头人王忠贵说。在宁夏电力扶贫政策的带动下,目前马湾村养牛数量达到700多头,较之前翻了近四番,养牛户占比已超过百分之九十。
2017年,马湾村引进了一个短平快项目——“月子鸡”。从2017年至今,国网固原供电公司已在马湾村投放月子鸡苗两万余只,扶贫消费月子鸡、月子鸡蛋36万元。
四看探索“未来之问”
2020年6月19日,固原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西吉县剩余100个贫困村均达到了贫困村脱贫出列标准。至此,固原市交出了精准扶贫的成绩单:全市62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44.8万人减少到733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59%。
目前的脱贫工作,该为未来巩固脱贫打下什么基础?当扶贫工作队撤离,脱贫工作告一阶段后,农村该怎么发展?
“电力是宁夏固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固原市市长马汉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用电状况的根本改善是固原扶贫工作的亮点之一。目前固原地区用电负荷持续增长,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基本全额消纳,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最近,虎志文在忙着注册“马湾村月子鸡蛋”绿色商标,成立马湾村“月子鸡”养殖扶贫车间的同时,通过国网电商“惠农帮”平台线上推广西海固农特产品88个,月销售额近3万元。
“第一袋小米从农户家中走向沿海城市仅用了两天时间。”虎志文说。在他看来,要想把农村特色种养业做成支柱产业,除了要继续加大对特色种养业的扶持力度外,还要通过“品牌+触网”,让西海固特色农产品走得更远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