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园区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州渤海新区:以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晓乐 张诗启 张传斌

日前,由沧州临港中科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日产5万吨海水淡化项目从海水取水装置到反渗透产水端中间各项工序已全线贯通,目前正进入紧张的联动调试阶段,配套一体化水厂也已基本就绪。

据悉,该项目在利用反渗透膜淡化海水的过程中所分离出来的浓缩海水含量比原海水高出2倍左右,可直接排放到园区沧州临港晶山盐业有限公司用于生产海盐,并有效缩短企业的产盐周期,提高产盐率。同时,所产的浓海水可深度加工处理,提取出溴、硼等化学物质,进一步拉伸产业链条,实现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这只是沧州渤海新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沧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唯一的创新驱动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优化创新环境、提升创新能力,以创新寻求新动力、实现新突破、促进大发展,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科技管理和科技服务能力,科技创新驱动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调动企业科技创新积极性

立足激励科技创新,沧州渤海新区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和“双创”服务平台建设等领域制定了具体扶持政策,一并纳入《渤海新区树立新发展理念 聚焦高质量发展 推动创新驱动示范区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范畴,并推进政策落到实处。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财政支出2000余万元用于鼓励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撬动企业进一步增加了研发投入。2017年,全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到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14%,2018年,全区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到17.3亿元,投入强度达到5.49%。

沧州渤海新区还积极帮助企业争取省市及新区科技扶持资金,近3年新区企业共获得各级科技资金5850万元,共有80个项目获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其中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新区有31个项目获批,获得资金支持1335万元;沧州市科技项目中,新区项目有49项获批,获得资金支持3615万元。在2019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重大科技成果专项获批2项,沧州市仅有这2个项目通过论证,将获得近千万元的资金支持。

不遗余力的投入,换来累累硕果。沧州渤海新区两家企业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其中河北建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工业大学合作项目荣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带动了全行业技术升级,河北精致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共建清洁油品联合实验室,其研发技术荣获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并在全球推广。在省级科学技术奖评审中,沧州渤海新区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技术发明三等奖1项。在市级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新区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培育创新主体,夯实科技创新发展基础

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体是企业。沧州渤海新区从产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未来需求出发,积极培育创新主体。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科技创新券、创新资金项目申报和河北省创新创业大赛等服务措施,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质增量工程,鼓励全区企业积极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截至目前,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870家。

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精准培育和认定力度,引进建立重点服务机构6家,为新区企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方位、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和省、渤海新区奖励政策,激发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性。截至目前,该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2家,位居全市第一。

与此同时,围绕引领行业快速发展,搭建高层次人才创新平台。他们瞄准现有产业专精特新,共建成管委会院士工作站、绿色农华院士工作站等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家,重点研究方向涉及石油和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海水淡化和农业生物工程等领域。近年来组织开展“院士沧州行”活动10余次,发布新成果42项,签订合作协议10项,实现院士工作站由服务单一企业到服务整个产业的跃升。

建设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研发平台建设力度。出台了《关于鼓励建设研发机构的实施细则》,极大提升了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共有省级科技创新平台78个,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5个,技术创新中心14个,产业技术研究院1个,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13个,技术中心45个。中试基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平台,目前新区已建成中试基地4个,规划建设中试基地5个,其中河北省绿色化学工业产业技术研究院发挥河北工业大学科创资源优势,与河北新启元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中试基地。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产业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轨道实验基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沧州创新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着力打造成全链条全要素孵化体系,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支持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达标行动,制定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工作方案》,要求规模以上入区企业落地必须按要求配套建设一定面积的实验室、科技研发配套设施,并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确保其入企即可创业。目前,全区共有54家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强化协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加强创新资源对接。积极推进入驻高校对接主导产业,建立实训基地和产业协作联盟。目前,已引进北交大海滨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农大渤海校区、渤海理工职业学院等高校6所,在校生近5万人,每年培养万余名满足驻区企业需求的基础性人才。同时,注重将所引进的高校课程设置与主导产业的对接,实行“订单教育”。另外,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工大等签订了区域合作、产业联盟合作框架协议,重点从事海水淡化、绿色化工和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研究。截至目前,共引进和转化科技成果42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21家、创新团队8个,建设创新基地和中试基地3个、创新服务平台15家。

加快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继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之后,与北京(海淀)留学人员创业园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重点承接智能制造、无人驾驶、无人机等尖端制造业中试产业,实现了“京津雄研发、渤海新区转化”。目前,该基地先后入驻了“华鹰特种电机”“中科艾尔”等7个高科技项目。在中捷产业园区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定位“科技引领”,推动“成果转化”,实现“资源共享”,成为沧州渤海新区创新发展高地、对外开放的窗口。目前,中科院过程所海水淡化与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10个科研平台已落地。

搭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为给引进的创新创业机构和团队打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一条龙”“一站式”服务,沧州渤海新区引进建设技术转移服务机构6家,其中北京化工大学沧州技术转移中心等4家技术转移中心为省级技术转移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共向企业推介科技成果1500余项,征求企业技术需求300余项,促成技术合作项目50余项。沧州渤海新区成立了技术合同登记机构,2019年,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4.7亿元,实现了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增长态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