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医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医疗
 

2020年10月27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在蓉举行

院士专家企业家共话后疫情行业趋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卜勇

“健康中国·关注企业家健康”倡议正式发布
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张维新出席论坛

10月22日,由川商总会主办、美科奇生物科技联合主办、学平大健康协办的2020天府论坛——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顺利举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四川省卫健委党组成员尹隆,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夏咸柱,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张维新,川商总会轮值会长、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以及医学专家、行业学者、企业家代表等200余位嘉宾参加会议,共话后疫情时代下的大健康产业机遇。

大健康孕育大机遇 民营企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四川是西部最大的医疗健康消费省,市场潜力巨大,药材资源富集,创新发展基础扎实,整体医疗资源优势明显,产业承载力强。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杨兴平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发展以大健康为目标的医药健康产业,是四川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要统筹加强川渝公共服务领域共建共享,加快医疗资源、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大健康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全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2020天府论坛大会主席、川商总会轮值会长、海特集团董事长李飚表示,十九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健康问题,提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今年,无论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还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都将加强医疗资源投入,发展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点方向。医疗大健康产业正成为极具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的“朝阳产业”,民营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为健康中国赋能 “健康中国·关注企业家健康”倡议发布

与会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发展促进会执行会长张维新等领导上台共同启动按钮,发布“健康中国·关注企业家健康”倡议。

据了解,该倡议由华西生命科学院、第三军医大学、四川美科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院校和企业代表共同发出倡议,号召关注企业家群体健康。

此次倡议将通过“百、千、万工程”为一百位抗疫英雄企业家提供免疫细胞储存;为一千位抗疫贡献突出企业家提供重大疾病预防评估;为一万名抗疫先进企业家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用前沿医学科技赋能健康中国,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发起方表示,在主动迎接“双循环”“双城记”背景下的机遇和挑战中,需要企业家们以更健康的体魄从容应对,坚韧前行,带领企业为经济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据悉,作为我国前沿医学探索的佼佼者,四川美科奇生物科技公司在大会期间宣布正式开业,同时,首批“生命方舟计划”战略合作伙伴同步签约。

张维新会长在四川美科奇集团考察时表示,当今民营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希望美科奇抓好再生医学领域发展机遇,推动我国生命健康产业向更广、更深、更高的水平发展,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美科奇董事长杨爽则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美科奇逆势发展的一年,扬帆起航的同时,机遇与困难同在,希望与挑战并存,美科奇生物科技将一直秉持初心、砥砺前行,在大健康产业中绽放异彩。

院士解读、专家对话 为后疫情时代大健康产业献智献力

医疗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如何缔造新的格局?5G和AI的应用发展将给医疗行业带来哪些变化?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带来了《人体自然力与健康》的主题分享;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谷涌泉发表了《干细胞与抗衰老》的主题演讲;重庆华森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游洪涛则带来了《后疫情时代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考》,共话健康中国,探讨前沿医学发展新路径。

如何促进资本与产业高效对接?生命科学及再生医学如何为大健康行业赋能?大会还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界对话,就“产业力量,为生命护航”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国家免疫生物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邹全明、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后/世界首创自体脂肪干细胞除皱发明人王影、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张传森、中华医学会干细胞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于华峰等展开对话,从科研创新、技术转化、产业升级、新政策解读等多维度探讨行业发展热点问题,全方位探寻生物医药产业和产融研一体化创新发展,深入探讨疫情新常态下的产业新机遇和新趋势,为疫情后时代的大健康产业献智献力。

主办方表示,“”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时代、新理念、新模式的大健康产业,在政策、资本、技术的催化下,呈爆发之势。此次举办医疗大健康产业发展大会,希望广大企业能够把握好行业机遇,在做好企业的同时推动我国生命健康事业的发展。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