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7版:人物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7版            人物
 

2020年7月2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耕耘友谊隧道 奉献青春智慧

——记中铁二局二公司磨万铁路第Ⅰ标项目经理部经理白小可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王剑锋 耿标

白小可

白小可,汉族,中共党员,2007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中铁二局二公司磨万铁路第Ⅰ标项目经理部经理。

参加工作以来,白小可无论在任何岗位,从事何种工作,都是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勇挑重担积极作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勤奋好学求上进

努力登攀长本领

2007年7月,大学毕业的白小可进入中铁二局二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见习生,分配在哈大客专项目部见习,一年后成长为技术员、技术主管;2010年调任成都地铁项目工程部副部长、部长、总工程师;2017年调任贵南高铁项目常务副经理。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通过不同的工作岗位锻炼、从事不同性质的工程项目,磨练出了坚强的意志,培育出了雷厉风行、有始有终的工作作风,积攒了丰富的工作经验,赢得了公司和建设单位领导的高度认可。2018年3月,白小可被公司委以重任,赴磨万铁路第Ⅰ标项目经理部担任经理。他深知一个道理“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带头做到。在实际工作中,他最能吃苦耐劳,白天穿梭于施工现场,晚上协调关系、翻阅图纸、处理流程、批示文件等,常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可他从来没有说过苦和累。自2007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先后荣获中铁二局二公司“优秀总工”“首席职工”;中铁二局“党团共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诚信履约,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开路先锋奖章”“劳动模范”;中国中铁“节能减排先进个人”;老中铁路有限公司“劳动竞赛先进个人”“管理精英”;老挝琅南塔省“老中合作先进个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他主持编纂的QC成果获国家二等奖,轨道系统工法获中铁二局一等奖、四川省二等奖,并在国家、省部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

科技攻关求创新

刻苦钻研克盐岩

在盐层中打隧道,只有亲临现场了解了盐岩的特性后,才知道盐岩隧道施工难度到底有多大,中国的隧道顶级专家曾发出感叹“有生之年从未遇到如此难度的隧道,实属国内外罕见”。从发现盐岩地层以来,建设单位先后邀请铁路科学研究院、铁路工程管理中心、铁路质量监督总站、全国知名高校、设计院、研究院等权威机构和顶级专家,召开六次专家会进行讨论,共同研究盐岩施工方案,前后经过近一年半的时间才确定了设计施工方案。确定设计方案难,但是要保证理论的设计方案落地和达到设计效果更是难上加难。相比于常规隧道施工,项目部要面临着材料特殊、设备复杂、人员稀缺、精度要求高、工期要求紧等诸多困难。这个全世界罕见的精品工程,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和思考的时间,必须按时完成施工任务,向企业交差、向两国人民交差。

面对以上种种困难,白小可带领的团队一时陷入了迷茫和彷徨。大家都在深思,这个备受关注的世界性难题,交给我们这个年轻的团队,是否能够攻克下来,友谊隧道可是老中两国的国门工程,“一带一路”重点工程。白小可把项目领导班子召集到一起,讨论决定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凝心聚力,定责定岗。他带领项目领导班子一起以座谈会、交心会、动员大会等方式给全体员工打气,坚定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信念,势必攻克盐岩隧道。项目部成立了盐岩课题技术攻关组、设备工装组、试验检测组、质量控制组、资料收集组等,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定期组织专项会议分析和考核,制定奖惩措施,兑现奖惩制度。二是刻苦钻研,吃透方案。白小可带着领导班子研究设计方案,大量收集资料,编写总结,反复对方案进行优化和比选,直到方案切实可行。一段时间下来,项目部技术团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三是干字当头,说干就干。“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就自己搞研究,我们就是标准。”白小可在会上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机构成立后,他牵头制定了多项举措,包括盐岩首件制制度,每一道工序,实行首件制,通过试验段的方式形成有效的总结,为后续工序指导施工,快速提升和优化。建立盐岩技术研究室,在研究室里进行岩盐对各种不同结构物的破坏机理试验,进一步观察和分析盐岩破坏机理,以期寻找更有效的技术措施。利用最精密的仪器对测量和试验数据动态进行分析和对比。利用先进的监控设备,全过程跟踪岩盐施工,不留任何死角。在他带领之下,项目部先后成立了友谊隧道盐岩施工“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科技攻关小组”,带领项目部党员和团员青年严把盐岩隧道施工技术关、质量关、安全关。四是科技攻关,确保落实。为了给企业和盐岩隧道领域培养一批人才,为了填补国内隧道施工在该领域的空白,白小可牵头组织科技攻关,通过牵头参与《盐岩地层隧道围岩组分分析及物理力学特性研究》《盐岩地层隧道围岩在多种环境耦合作用下的变形-破坏机理研究》《盐岩地层对隧道衬砌结构灾变模式及变形受力特征研究》等课题研究,带领项目全体技术人员与科研团队一同研究,积累了盐岩地层隧道的施工经验。最终确定了“注浆保护围岩、全包多重防水、圆形断面多层结构、强化材料防腐”的设计方案,填补了盐岩隧道施工领域的空白。

“一带一路”立新功

友谊之路传美名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肩负着三大战略意义。中铁二局二公司承建的友谊隧道一隧连两国,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第一座跨国隧道,是中老两国的国门工程,备受两国领导和人民的重视、期盼。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国会主席巴妮·雅陶都、建国阵线联盟主席赛宋蓬·丰威汉、中纪委书记本通·吉玛尼、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宋迪·隆迪等老挝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赴友谊隧道视察调研,为中国高铁走出国门传递了好声音。

开工建设以来,友谊隧道相继被中老两国中央和省部级媒体报道或转载报道50余篇(次),地市级转载报道40余篇(次),海外媒体报道20余篇(次)。项目部录制的《歌唱祖国》小视频在2018年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上播出;项目标准化工地建设在中央1套《焦点访谈》栏目亮相;老挝《万象时报》两次图文报道友谊隧道施工进展和技术攻关;《中老铁路跨境隧道胜利掘进》在新华网、人民网、人民铁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CNC国际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报道或转载报道;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在友谊隧道取材拍摄《大国仲裁》;贵州卫视实地采访拍摄《“一带一路”纪录片》;新华社、四川电视台取景拍摄《走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四川国企》,作为中国西博会开幕式播放题材,并在四川卫视播出;湖南卫视、《人民日报》联合出品的国家重点栏目《我爱你·中国》在友谊隧道取景拍摄;央视《筑梦“一带一路”》在友谊隧道取景拍摄;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牵头,联合老挝8家国家级媒体组成的《“一带一路”有你有我》联合采访团赴友谊隧道进行专题报道;央视新闻现场直播《中老友谊隧道——打造国门精品工程》报道长达13分钟;央视《朝闻天下》以《一带一路“追梦人”,隧道里的中老连接梦》报道友谊隧道施工攻坚克难;香港《大公报》以《边城迎铁龙探访“一带一路”国门工程》报道友谊隧道;凤凰卫视中文台以《纵贯线基建之王》报道友谊隧道和磨丁车站施工建设;安徽卫视以《中老铁路上的安徽人》报道友谊隧道施工建设;湖南卫视、《人民日报》联合出品的国家重点栏目《我爱你,中国》在友谊隧道取景拍摄,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友谊隧道出口形象打造获老挝《万象时报》刊文报道;友谊隧道建设风貌在老中铁路公司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上循环播放;《中老铁路友谊隧道老挝段胜利贯通》在中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泰国等国内外主流媒体上报道。

乐于助人创和谐

共同进步谋发展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白小可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工作,与同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带领项目部全体员工投身于施工生产一线,不懈努力,积极进取。三年来,在他的带领下,项目部和全体参建人员先后荣获集体奖11项,个人奖47项。

在工作和生活中,白小可特别注重团队能力的提高,注重青年员工的培养工作。为了让员工更好地与老挝当地人员交流,深入了解老挝的民风民俗,更好地推进项目施工建设,在他的组织下,项目部建立了老挝语和英语培训班,定期聘请专业老师进行授课培训。每月白小可都要召集见习生和技术干部召开座谈会,谈工作、谈生活,了解青年员工的思想状态及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关心同事,要宽以待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帮一把算一把”。每逢开会白小可都要向大家强调廉洁的重要性,常常警示员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项目管理氛围,项目部“廉洁之路”建设屡获好评。

白小可把本职岗位作为追求进步、建功立业的舞台,把勤奋学习和管理创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吃苦耐劳和技术创新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把助人为乐和团结同事作为自己的处事原则,他就是这样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中老铁路建设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