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中国园区
 

2020年6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区招商的“变”与“不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伊明

城市新区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国家和各省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新兴增长极、实施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试验平台。

目前,部分城市新区的建设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新区“开发区化”,延续着传统开发区的路径;有些新区“城区化”,继续踏着传统城区的老路,“新区不新”的现象比较突出。新区如何通过高质量招商引资形成新体制、新模式、新路径、新格局?西安高新区、西咸新区、渤海新区在此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西安高新区:变化的集群效应不变的核心产业

今年1—4月份,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630亿元,预计到今年底将实现产值23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龙头企业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西安高新区坚持“创新引领、链式延伸、集群发展、特色突出”的基本思路,在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级、产业链补链强链、空间集聚发展、发展生态优化、示范应用引领五大方面不断发力。目前,已形成以三星、美光、华为、中兴、中软国际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今年以来,西安高新区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级,加快基础研发能力提升,组织关键“卡脖子”技术基础研发攻关,支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电子信息领域技术创新。推进创新平台能级提升,推动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启动新一轮新型研发平台精准建设计划,提升现有创新平台效能。加强创新型企业梯级培育,加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培,实施关键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培育计划。

通过集群“补链强链”,西安高新区大力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深化电子信息产业精准招商,实施招大引强工程,创新招商模式。推动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推动实施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集中资源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完善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制度。打造龙头企业配套集群,围绕龙头企业打造“一企一链”集群模式,加快建设供需大数据平台,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开放和共享。

在产业集群发展生态重塑方面,西安高新区不仅打造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资源统筹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创新运营管理机制、提升综合体服务能级。而且建设完善产业孵化培育载体,推进现有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升级发展,完善孵化载体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扩大孵化培育空间,推进构建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力实施电子信息人才专项战略。

发挥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电子信息产业活力,叫响做实“实体经济立区、先进制造业强区”。西安高新区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以信息技术加快智能制造布局,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谋划构建政府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重点推动建设高新区大数据决策支撑平台,建立有效运营管理机制。搭建场景推动信息技术渗透应用,加快5G技术融合应用,打通信息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对接通道,创新场景建设和支持模式。

西咸新区:变化的签约方式不变的合作模式

不久前,在西咸大厦会议室里,西咸新区与陕西铁路物流集团“在线签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陕西铁路物流集团总部基地落户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预计总投资133亿元。

这原本是个被疫情打断的招商项目。

春节前,只差一天时间,西咸新区与陕西铁路物流集团的合作就可以签约了,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面对面的交流签约中断了。

机遇不等人,时间更不等人。西咸新区招商局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将主战场从线下调整至线上,通过视频会议等方式与企业持续对接,最终在“线上”完成了此次签约。

2月3日,西咸新区招商局10个人坐在一起,开了一场保持“社交距离”的会。随后,网络化工作攻关小组成立,华为welink、中国电信、小鱼易连等视频系统上线运行,招商系统工作人员与客户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手机等方式深度沟通,一场线上的招商热浪迅速掀起。

2月18日,丝路经济带能源金融贸易区举办招商引资项目“云签约”,16个产业项目在线签约,自此西咸新区开始进入了“云上签约季”。

2月28日,沣西新城重点招商项目“云签约”,总投资105亿元的9个项目落户沣西新城。

3月5日,随着西咸新区管委会主任康军的签字盖章,预计总投资133亿元的陕西铁路物流集团项目实现“在线签约”。

3月13日,全球最大的互联网音频内容提供商喜马拉雅,将喜马拉雅互联网文创中心项目落户沣东新城。

3月18日,通过云视频连线,西安、东京、中国香港“天涯共此时”,西咸新区、NEC Solution Innovators、普汇中金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签署三方战略合作协议,NEC解决方案创新中心项目正式落户西咸新区。

“云招商”作为变通之法、创新之举,疫情期间在西咸新区“遍地开花”。招商不断线、引资不停步,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成为西咸新区引资工作的“云风景”。截至目前,已有总投资311.9亿元的35个项目完成签约。

虽然签约方式有所变化,但西咸新区与企业紧密的合作不变,全力服务企业入区的初心不变,加快推进项目落地的目标不变。

疫情期间,空港新城与成都某航空制造企业的项目洽谈进入选址关键期。新城招商部门工作人员变身“主播”,在现场向企业全方位视频直播地块细节,并将每个候选地块录制成视频,连同土地信息和配套情况,打包发给企业做综合研判。企业车马未动,已通过“云考察”对地块信息了然于胸。

渤海新区:变化的以商招商不变的品牌效应

今年一季度,沧州渤海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3亿美元,占沧州全市总额的54%。

渤海新区创新招商模式,开展以商招商。依托华润热电、北京现代第四工厂、华茂伟业科技等企业资源渠道和商务平台,共引进了易高生物燃料、恒心制药、捷中鲨鱼(沧州)飞机等一批项目落户新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渤海新区主要领导带队赴欧洲多个国家进行对接,通过举办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投资环境说明会,持续深化渤海新区与中东欧国家的合作交流。

渤海新区注重发挥品牌效应,吸引外资项目投资落地。借势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打造雄安新区便捷出海口契机,立足“三高一无”(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利税、无污染)项目,积极引进中东欧资本和承接京津、雄安新区外资企业,实现优势互补。突出产业集聚,做到精准招商。以中东欧、日韩以及中国港台地区为重点招商区域,聚焦“六大新动能”和“五大新引擎”,着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绿色石化,以及高端装备制造、通用航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以“三问决策制”为依托,围绕破解企业、群众办事投资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完成了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新跨越,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荣誉称号,入选“2019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进一步加大与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力度,以此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深度广阔拓展,全力打造京津产业专业合作先行区,对京津产业吸引力日益增强。2019年,沧州渤海新区共承接京津雄项目487个,总投资1318.9亿元。所承接的项目涵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绿色化工、轻工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物流等多个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70%。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