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孟希凤:
充分用好国企央企授信,助中小企业融资纾困
来源:中国企业报
当前,复工复产的步伐不断加快,但复产却不达产,其中资金链和供应链仍然不够畅通。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的核心是稳定产业链。全产业链的恢复非常困难,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各有侧重,从中央企业、大型国企等龙头企业开始,最快速度打通供应链,推动核心企业的配套供应商复工,借此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带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政府资金政策
亟待落实
大型央企集团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营业总额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40%,同时作为银行业重点客户和核心客户,授信规模巨大却利用率非常低,长期以来是银行法人客户优质信贷资产的最重要主体,信用风险在银行各业务板块中处于最低水平。银行几乎所有自担风险的业务都是建立在授信的基础之上,企业有了授信,才拥有使用各项风险类业务品种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拿到银行的大额授信,而央企国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能获得大额授信,却又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常常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导致不少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举步维艰,严重影响了中小实体企业复工复产的进程。中小企业接到央企国企订单后给甲方生产供货,期望甲方按时支付货款,但甲方在付款时往往设置几个月甚至半年至一年的账期,而中小企业每天都要运转,生产成本很高,得到银行的支持又非常困难。从银行方面来讲,他们认为直接对接中小企业风险又非常大,这就是国家政策支持的中小企业纾困资金惠及不下去的障碍。
为帮助中小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近日,北京华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与西安联易得供应链有限公司联合打造了一个充分利用国企央企授信额度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困难的融资平台,旨在解决好供应链环节问题,带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比如一家民营企业虽然有订单,但可能会因为资金短缺而导致“无米下炊”。现在,该企业在北京华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帮助下,就有可能先拿到进原材料和生产的资金;或者通过供应链平台的穿针引线,让央企国企的合同定单做担保增信,使中小企业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基本面的核心是稳定产业链,但全产业链的恢复非常困难,要根据不同企业类别各有侧重。一个企业停产,可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阻隔甚至断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上下游的关联,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所以,要充分调动央企国企主动性和积极能动性,让国企管理者的思想和行动为政府做事,把政府的好政策惠及到中小企业,让党和政府的政策得以贯彻执行、落实到位。
供应链是健康有序
的管理方法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系列政策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但在实操层面,银行也是顾虑重重,担心放款出了问题就要承担很大的责任。如果央企国企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定位自己来做这件事就顺理成章了。核心企业通过给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及时支付应收账款是最好的一个形式和方法,因为供应它们所需的材料和劳务大部分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这些应付账款只要不压资金,不设账期,降低成本,就能把政府给的资金政策落实到地。这样做,在保证“合法、合规、合理”三合的基础上,大大优化了“供应链协同”的效率和效果。
北京华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平台,其商业模式是以当地规模以上核心企业为主要载体,汇集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用实际的贸易方式去代替、帮扶中小企业,即用一个供应链平台公司代替它的一个供应公司跟上下游的贸易主体签合同。这样的应收(付)账款就被确权记录下来并顺利疏导下去。这个环节的供应链平台专门疏导资金落实,真正把资金用到生产、用到经营、用到采购供销上。以前只是简单地给资金,却没真正帮助到完善供应链协同,没流通到最有价值的地方。
这个供应链业务合作是基于核心企业有真实贸易,有实体,并且实体上下游的采购供销都可控。这样资金流就会很顺畅,也真正地把经济搞活了。只要企业有市场,平台就会帮助企业扩大生产;只要有原材料采购需要,平台就会提供采购资金支持。原材料的供给、生产经营以及市场配比,平台都会惠及到。这是一个健康的有序供应链业务合作模式。
在面临重振疫后经济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有必要把这种供应链平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复制和实践。目前,央企国企在管理上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它们在帮扶中小企业共同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央企国企要用创新驱动战略改变理念,既完成“降两金、降杠杆”的目标,又实实在在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和应收账款回款等“生死问题”。
目前,这个平台运行良好,并且获得了很多央企国企响应,希望有专业公司一起合作协同,让中小企业真正得到实惠,得到真正贴心的服务。要更好地实践“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战略目标,关键是要研究如何把国家的政策落实到位,合法、合规并合理地把政治和经济结合起来去落实,落地到实体,落地到中小企业身上,落地到每一个具体的劳动者身上。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朱晨辉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