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中国园区
 

2020年5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统园区转型 不可忽视的四个因素

来源:中国企业报  

当前,一些国家级开发区在园区转型升级上已初有成效,比如北京、天津、青岛、大连、广州、苏州等城市的开发区都扩展了面积,对开发区重新进行了战略和功能的定位,发展为产业新城区。

各省级开发区相对于国家级开发区来说,其发展和转型都稍微晚一些,诸多省级开发区正处于由发展期向转型期过渡阶段,对于以后的发展方向还在探索之中。

随着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不断弱化,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必须做出调整和反思。

首先,依据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及环境保护成为我国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工业园区优化发展的重要模式。

结合对工业园区的分类,综合类园区仍旧是我国今后工业园区发展的主导模式,也将是我国环境污染预防的重点控制园区类型;随着我国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预防控制的需要,特别是一次性资源的日益枯竭,静脉产业类园区将成为我国今后实现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重点发展类型园区;行业类园区将随着区域性资源发展的限制以及区域产业综合性发展的需求,将逐步结合现有的核心行业,通过生态工业延伸产业链和废物链,逐步引进行业上下游和相关企业,逐步向以主导行业为主的“类综合类”园区发展。

其次,随着工业园区经济实力和创新活力的增强,园区作为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增长极,可将自身的优势向城区传递,园区与城区在资金、市场、技术、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互动越来越频繁,于是就承载起了新的城市职能。

第三,产业招商的精细化运作。产业招商的精细化运作关键在于两点:一是精准定位,明确产业客商类型,建立产业项目信息库,进行定向式招商;二是系统运作,围绕产业招商构建全方位的服务能力,细化产业项目招商的流程和规范,使整个招商工作更具系统性和有序性。

最后,随着工业园区经济的深化发展,园区开发已逐渐从孤立的房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从片面的硬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产业培育,在打造一流硬环境的同时,开始重视园区文化氛围、创新机制、公共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