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中国园区
 

2020年3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提升 为企业复工复产护航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范捷

“网招商、云签约”, 创新“加减乘除”新模式, 深化“放管服”改革,开辟“绿色通道”……疫情发生以来,国家级经开区主动对接服务、优化服务,落实落细惠企政策,尽心尽力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激发企业生产经营活力,为实现园区与企业的合作共赢不断努力。

江苏靖江经开区:在这个特殊时期,用特别的方式签约

2月19日下午,在江苏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视频会议室,江苏镭博激光装备项目、上海杰盛康通信设备项目、张家港大邦轧辊项目等8个新招引的高端加工制造类项目,通过“网上签约”成功落户开发区。“我们很理解,项目能签约落户开发区,我们也很高兴,感谢你们在疫情防控期间为我们提供的很多服务。” 江苏镭博激光装备项目负责人高莺在项目签约视频中表示。同天下午,开发区招商局采用同样的方式,与另外7个高端加工制造类项目签约,实现项目签约“开门红”。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12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多年来,靖江开发区走过了起步探索、高速发展、转型升级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新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来之突然,为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发区一手抓帮办服务,协助区内企业有序复工复产,一手抓线上招商,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

精准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从2月3日起,靖江开发区就开始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派出工作组与企业一起,逐一与员工居住地沟通,精准识别相关信息,帮助办理健康证明、在岗人员出入证等,推动各地员工陆续上班。截至目前,6家物流企业1988名员工全部到岗到位。同时,为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运转,开发区采取一事一报、一事一方案的办法,迅速帮助港口物流企业解决难题,为沿江物流企业和工贸企业解决难题事项超200个。

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径。开发区采取“网招商、云签约”方式,变“面对面”为“屏对屏”,确保了疫情防控期间项目招商不断线、服务不止步、推进不断档。

目前,开发区在有效防疫、有序复工的同时,正进一步强化项目跟进服务,加强对签约项目落地工作的专门研究,提前谋划好项目落地所需的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全力为项目落地开工提供坚强的要素保障,加快推动开发区经济平稳有序发展。

山西大同经开区:用好“加减乘除”,助企渡过难关

厂房内火花飞溅,厂房外装载机穿梭往来,“四上”工业企业实现全部复工,20394名职工已全部到岗……3月中旬,山西省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多个园区、工厂复工企业生产车间内忙碌有序。

为应对疫情的严峻形势,开发区因时应势,积极探索“加减乘除”工作模式:指导企业争取政策和资金,为复产企业配发口罩等防护用品,帮助企业办理运输通行证……一系列“加法”推动服务企业工作落实到位;在项目审批、手续办理方面用“减法”,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通过整合资源,内引外联,以“乘法”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用“除法”排除隐患,切实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企,确保全区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态势稳定。

作为大同市经济转型的主战场、主阵地,开发区以项目建设带动改革创新,通过项目建设求变量、保增量、提质量,尽最大努力把疫情影响降至最低。针对项目建设, 开发区全面实施项目推进“三项机制”:一是实行“四个一”保障机制。为了及时推进项目开工建设,随时接收解决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该区对所有落地项目实行“一本台账、一个包联领导、一个服务专班、一线工作”的保障机制。二是实行“审核督促机制”。为了加快项目手续办理速度,让好的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快,开发区推行“项目联审制、联席会议制、项目督查考核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难题。三是实行“三优先四倾斜机制”。开发区坚持项目要素优先的工作理念,实行“调规土地优先供给、资金优先统筹、人才优先调配,在用地指标、能耗总量、环境容量、政策扶持上给予重点倾斜”的机制,确保项目能够按期开工,早日投产达效。

截至目前,该区137家“四上”企业全部复工复产;总投资248.26亿元的43个续建项目,复工率达100%;新建项目30个,总投资96.91亿元,集中开工建设9个项目,总计已有19个项目开工。

新疆阿拉尔经开区:企业的壮大,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

随着越来越多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建设投产,新疆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掀起新一轮项目集聚的高潮,初步形成纺织服装、石油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到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业”的背后,是当地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提升。

近年来,开发区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力提升行政效能、服务水平,用强劲“软实力”吸引和留住了一批又一批的一流企业。其中开发区为企业送出了落地“大礼包”:一是开辟“绿色通道”。对新办企业安排专人全程代办各类手续,在申报主件齐全的情况下,企业1天内可领取营业执照,刻制公章和申请购买发票即时办结。二是优化审批流程。建立“一次性告知”“承诺制”“缺件受理”等机制,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14项手续最快36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最大限度提升审批速度。

今年春节过后,为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复工带来的影响,开发区于2月28日正式启动“包车接员工行动”,落实车辆、包车接返周边地区员工,确保企业员工有序、安全、健康地返回园区。为了保障员工安全,在人员座位安排上确保一人两座,最后两排预留为应急隔离区,每个车辆安排1名随车工作人员,除必要的上洗手间时间外,人员不得下车,确保从上车点到目的地的闭环管理。截至3月中旬,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复产37家,来自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的9100名工人返岗。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