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3版:营商环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3版            营商环境
 

2020年1月1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秘书长张再生:

优化营商环境,完善人才政策,构筑人才高地

来源:中国企业报  

张再生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为此,天津市把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监管和服务、促进“六稳”的重要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营商环境作为市场主体在准入、生产经营、退出等全生命过程中涉及的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等有关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既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政府工作效率和办事便利度,还能衡量其思想解放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刻画其市场发育程度和生产便利程度,综合表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与潜力。为优化营商环境,天津市相继出台了“津八条”、“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民营经济十九条”等一系列举措,又在我国直辖市中率先通过立法出台并实施了《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天津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制度创新与工作力度不断加大,让企业和人才切实感受到天津的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春江水暖鸭先知,人才对政策的优劣感知最深刻。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天津发展的基本“流量”。近年来天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天津市“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等政策。为更好地发挥政策优势,优化营商环境,集聚天津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资源,提四点建议。

进一步打破人才工作的地域限制,为更好地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铺路

人才协同发展是区域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2014年6月京津冀三地在天津召开了区域引智合作首次联席会议。2015年5月召开了第一次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部际协调小组会议。10月签署《通武廊区域人才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协议》等相继出台,京津冀三地人才政策互通、人才成果共享、信息共享、定期联系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通武廊”已签订人才、医疗、科教、文旅等领域合作协议60多项,每年定期举办大型人才联合招聘会,为企业和人才搭建对接平台。“通武廊”成为名副其实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破以往人才政策“画地为牢”的局面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应强化京津冀三地人才政策协同的刚性约束,增加三地人才的政策优厚感和获得感,建立政策督导和监督考核机制,逐步建立中央层面对三地工作协同、人才协同的考核指标,构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市场机制需要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彻底破除政府部门间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壁垒,建立人才工作部门联动协同机制

人才工作涉及的部门多,职责要求各不相同。近年来,天津不断深化人才领域“放管服”改革,大幅度减少审批环节和要件,依托网络平台、建立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在全国率先实行“人才绿卡”制度和外国专家证与就业证“两证合一”制度等,实现了人才服务事项的网上办、马上办。同时,市人才办牵头协调市教委、市公安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卫生计生委、天津海关等相关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明晰政策措施落地路径,共享人才政策和信息,共同承担和实现“天下才天津用”的主体责任,打破了政府部门间对同一人才政策“各自为政、各说各话和推诿扯皮”的“部门间权力博弈”魔咒,实现了政府不同部门间的目标一致和工作协同,用部门减权之“痛”,换来人才创业创新之“通”。滨海新区、武清区、红桥区等区也相继出台了地方性人才政策,为市场注入了活力。2019年1—9月,天津新增市场主体20.21万户,其中新增的民营市场主体20.05万户,占全市99.2%。海河英才计划实施一年引进人才21.1万人,引才步伐明显加快。为更好做好人才工作,建议进一步强化市级人才工作各部门间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协同意识,完善协同机制,建立考核指标和追责机制;进一步下放各类人才政策权限,还权于各区、各部门和各用人主体,让各类人才切实感受到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红利。

破解产业规划与人才规划两张皮问题,实现产业发展与人才引进培养同步协同

结合天津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及人才需求状况制定专项人才引进计划,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使人力资本汇聚规模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为此,天津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智能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社会的实施意见》等政策举措,围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引进人才并予以重点资助,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同实施,有效促进了天津人才与产业的协同发展。为更好满足天津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端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充分发挥天津高校数量较多和职业教育资源丰富优势,建立产业园区(经济功能区)、产业规划主管部门、人才工作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工作协同和政策协同机制,实现产业规划发展与人才引进、培养工作的同步协同。持续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简化流程和要件,清除人才流动阻碍因素,建立人才引进与成长长效机制。更加注重人才“软环境”建设,增加城市开放度和包容度,让人才“来的了”、“用得好”、“留得住”。

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和可执行程度,为基层、企业和人才提供更加便捷地了解政策、办理各类事项的人才工作机制

要不断加强天津市各类人才政策的宣传、政策应用、效果评估等工作,切实推动人才政策落到实处。可通过多平台、多渠道发布相关政策信息,组织工作人员实地调查了解政策落实情况,编制人才政策使用白皮书、举办政策解读培训班、网络小视频等措施,提高天津人才引进政策在基层的知晓度在全国的知名度。借助政府机构改革契机,健全和完善“党管人才”工作统一领导的体制和工作格局,实现政策协同、部门协作、信息共享、上下联动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完善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提升基层人才工作能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