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营商环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营商环境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州渤海新区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字招牌”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通讯员 马涛 马旭昌

12月15日,“2019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十七届中国经济人物年会”在北京举行,沧州渤海新区荣膺“2019中国经济营商环境十大创新示范区”,成为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这是沧州渤海新区继连续两年获评“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之后,在营商环境领域获得的又一块“金字招牌”。

近年来,沧州渤海新区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以“三深化三提升”活动为抓手,以“三问决策制”为依托,围绕破解企业、群众办事投资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打造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完成了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新跨越,为加快推动沿海经济带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简政放权,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是勇于改革创新,率先“一章审批”。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将涉及13个部门包括施工许可、工程规划、环保等在内的149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划转,实行“一口对外、一章审批”,以审批流程再造,保障审批效率提升。对审批流程梳理再造,从企业注册、项目立项、土地、规划、环保、安全质监、建设交通等各审批节点,简化审批路径,明晰串并联关系,压缩时间节点,政府审批、核准类、备案类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53、50、50个工作日以内,创造了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用时12天的“渤海新区审批速度”。二是运用“互联网+”,推行“一网通办”。深化“不见面、一趟清”行政审批改革,推动实体办事大厅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融合发展,水、电、气、暖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服务事项均已进驻政务大厅。同时,依托河北省政务服务网和沧州市网上服务办事平台,建立“网上大厅”,全面推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并将省市垂管系统并入政务服务网,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90%以上,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是实施服务前移,深化“最多跑一次”。出台《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改革实施方案》,按照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对前置申报材料进行简化归并,并建立了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按照“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的“四零”原则,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延时预约服务制等制度,探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容缺承诺制,努力做到“让企业最多跑一次”的承诺。

完善规则,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

一是创新服务机制,打造“阳光新区”。全区统一招商优惠政策,设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建设工程招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等全部纳入智能化平台,全力打造注册、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有效遏制串标、围标、低价中标等违法行为。深化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八项检查”,完善“日巡查、周通报、季检查、年统计”全程监督机制,推进阳光政务,塑造廉政品牌。二是坚持重诺守信,叫响“诚信新区”。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建立信用信息披露制度与信用奖惩政策体系,健全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同时,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坚持新官要理旧账,以担当精神先后解决了贝壳湖公园、渤海郡、三和重工等一批历史遗留难题,更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强化法治思维,建设“法治新区”。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恶意欠薪、非法讨薪等违法行为,以及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欺行霸市、非法阻工等破坏投资环境的不法行为。同时,成立工作专班,延伸“晨扫描”机制,深入企业宣讲该区服务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并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法律支持服务。

主动作为,营造亲商富商的投资环境

一是聚焦平台建设,着力优化承接环境。渤海新区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聚焦“七大主导产业”,全力打造“十大产业平台”,主要功能园区全部达到“九通一平”,水、电、路、气(汽)、讯全部接到企业墙下。充分发挥产业基金、银行信贷、证券市场等作用,拓展发展产业集群的投融资渠道,确保承接项目招得来、留得下、发展好。二是聚焦企业发展,全面实施精准帮扶。严格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对“四上”企业、省市重点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再创业项目及纳税重点企业,逐个企业建档立卡,建立帮扶微信群,实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同时开通企业家直通车,对企业的意见诉求,直报区主要领导,切实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瓶颈,全力打造一流的政企沟通、政策解读、解决问题平台,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三是聚焦转变作风,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之以恒纠“四风”、深化作风纪律专项整治,严格日清日结、黄牌警告制度,实行“月考核通报、季点评问责”和增量动态计分,抓实抓严“四个干”和“点评问责”,组织开展“大学习、大检查、大落实”和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行动,高举问责利剑,整治为官不为,坚决杜绝庸政、懒政、息政等现象。

搭建平台,营造合作共赢的开放环境

一是抓开放融合。依托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高标准办好第二届中国-中东欧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和首届沧州中东欧进口商品交易会,加快推进斯洛伐克D1园区、中东欧合作区欧洲特色产品展销中心等互动项目建设,力争黄骅港综合保税区获批启动、封关运营,继续巩固和发展多国别、多元化、多形态开放格局。二是抓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与天津港、宁波舟山港合作,力争2035年,通达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达到50条。围绕加快融入京津冀大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九路三互通”和任沧港快速路、石衡沧港城际、京沪高铁二线等重大交通项目,进一步加强与京津雄、环渤海、冀中南的互联互通。三是抓创新驱动。依托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平台,加强与中关村、滨海新区等创新源头对接,抓好北京交学轨道交通综合研发实验基地、南开大学绿色化工研究院等项目建设,构建以高校院所和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现了科研投入、“双创中心”建设、科研院所合作、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四个全市第一”。

精准施策,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一是重拳铁腕精准整治。建立“环保管家”管理机制,投资59.8万元聘请多名国家和省级环保专家问诊把脉、精准定向,严厉打击涉水企业偷排偷放、超标排放、不正常运行污染治理设施等违法行为。同时,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杜绝“死灰复燃”。截至目前,累计关停取缔 “散乱污”企业92家,改造提升企业10家,完成率达100%。二是依靠科技严格监管。大力推广“首尾双监控、前后两监测”污水智能排放方式,投资3000万元在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一厂一管”试点。大力实施“环保天网”工程,28家排污企业的79个排放口在线监控点位数据全部实现联网传输,实现重点污染源和重点区域监控全覆盖,空气质量继续领跑全市,群众对大气环境的满意度达到98.6%。三是植树造林修复生态。按照城区绿色抓精品、港区绿化抓攻坚、景区绿化抓品位、园区绿化抓拓展、干线绿化抓提升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和绿化渤海新区大地行动。2019年上半年,共完成绿化投入2.2亿元,新增绿化面积93.43万平方米,栽植苗木1200万余株,通过“认建认种认养”完成全民义务植树10万平方米。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沧州渤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印发,为加快构建“一港双城三带四区”发展格局,推进渤海新区全力打造河北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样板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持。兴盛的港口、蓬勃的产业、完善的基础配套、一流的审批服务,渤海新区正成为京津冀地区投资兴业的首选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