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6版:湾区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6版            湾区经济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东华:

制造业冷暖决定着全球经贸和投资

来源:中国企业报  

国务院国资委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徐东华

世界经济大国一定是装备大国,因为装备是生产设备的设备,而重大技术装备直接决定这个国家在全球的科技实力、工业实力、国防实力,所以说重大技术装备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

就当前的国际经济、贸易、投资形势来看,2018年全球经济总体是增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持有相同的看法:由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以及部分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增速的下降,导致了全球经济增速的整体下行。

从1960年到2018年,全世界经济增速的核心是制造业,制造业的趋势决定了全球的经济形势。现在,整个全球经济的增幅在经历着一个高成长期之后的增幅下降。

讲增幅下降不是绝对性下降,全球经济进入到一个深度结构调整期。整个全球经济的增幅下降、投资下降、贸易下降,使得全球的物价相对稳定。全球都在去杠杆,都在紧缩银根,总体上发达国家物价趋稳,新型经济体的物价涨幅在下降。所以全世界到目前为止,物价处于总体温和水平。

由于全球产业增幅下降,国际投资也出现下降。从2006年到2017年的11年当中,国际投资随着经济的下降也迅速下降。全球经济面临着各种复杂性。就目前而言,投资在短期间内难以恢复。

决定全世界经济周期的是全世界的大宗期货交易产品。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于全球都是有经济周期的。越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就越大。所以,全球经济的低谷表现在投资和制造业,贸易和出口以及物价下跌。

全世界经济在未来的5—10年,乃至可能更长的时间,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在上升,将日益出现多种结构性变化和革命性变化。我们认为有两个趋势:一是全球经济仍很难完全走出危机阴影,将进入深度结构调整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贸易和服务下降,所以保本成为发达国家的一个主要措施。二是现在全世界贸易规则之争已超越了市场,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问题,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博弈的着力点。

就全球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格局来看,全球无论是经济、贸易和投资、运行都是由制造业决定的,制造业的冷暖直接决定着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

近20年来,从1998年到2018年全世界制造业开始恢复趋势性增长,在GDP当中又重新占到16.7%,是抬头,2004年是最高的。就全世界八个工业大国制造业所占GDP的比重来看,中国是最高,最低的是英国,在10%以下。由于整个经济下行,经济增长缓慢,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经济体加大了投入,抢占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所以到2017年以后,世界的研发又重新抬头。

现在全世界制造业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的过剩,二是全球经济不景气,大家在存量里面贸易博弈,三是新旧动能转换,四是布局两极分化。

目前全世界经济增长主要是新型经济体贡献,但他们所从事的钢铁、汽车、石化、低端电子建材,这些东西都产能过剩。现在中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任务非常艰巨,产能过剩依然严重。

近20年,全球制造业的增长主要靠汽车。去年全世界汽车产量是9700万辆,中国的产量是2700万辆,世界6+1的框架体系在中国,所以汽车、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成为制造业持续发展的动能所在,支撑了全球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但在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低迷,尤其制造业出现了市场需求大量萎缩,导致传统的制造业产业增长低迷,发展动力缺乏。现在高端的生物制药、物联网、新能源、绿色环保、智能机器人等增长比较慢,规模尚小。同时,核心技术被垄断,制造业布局两极分化。

未来全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一是智能制造,二是服务化,三是绿色化,四是组织扁平化,五是全球化,六是竞争格局重置化,七是创新网络平台化。所以,未来全球制造业通过网络化、模块化、开源化、个性化的生产方式,推动传统制造业向人工智能转换,机器人和数字时代成为制造业核心的转型关键。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处于一个长期战略机遇期的趋势没有变。

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的发展,需要大力推进研发创新,加快工程化产业化进程,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

(本文根据徐东华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暨“2019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专题峰会——大时代大湾区大机遇合作峰会上的发言整理,有删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