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9版: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区块链企业峰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9版            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区块链企业峰会
 

2019年12月24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曹毅:区块链人才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北京中创享游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曹毅

大家好!我是北京中创享游科技有限公司的曹毅,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由《中国企业报》集团、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分会主办的中国区块链企业峰会。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区块链人才教育的区域化发展》。

首先我有两个大胆的预测,在2025年之前,区块链将融入14多亿国人的日常生活。第二,国内政务五年内全部上链。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预测呢?因为在10月24日,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总书记为什么把区块链技术定义为核心技术去发展呢?大家可以看一下扎克伯格在10月23日接受美国国会的质询中,国会议员提了这么一个问题:“现在美元是Libra储备的主要货币,从现在来说对美国是个好事,但是万一以后liberal被主流接受,然后Libra协会一直同意减少美元储备,添加人民币储蓄,这就令人担心了。”

我认为这个问题暴露了美国对人民币的限制,美国政要一直把限制中国的发展作为他们的核心战略,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面临的就是美元结算的制约。我们在国际上想搞的任何经济建设都离不开现在的美元体系,就目前来说,我们很难绕过美元体系跟别的国家做贸易的往来,或者是“一带一路”亚投行的建设等等。欧洲为什么会出现欧元呢,就是因为欧洲国家在没有欧元之前,他们的结算都是通过美元作为中介,而这样他们第一要承担美元结算的各种费用;第二,他们也会受到这种结算体系的制约。这是所有主权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但是也没办法。所以逼着他们弄出来欧元,用欧元来做整个欧盟国家的结算。

但是你看欧元也是有弊端的,毕竟欧洲国家的消费水平,经济实力是有差异的。我们不能忽略这种差距。这就是欧元面临的困难,也是英国为什么要脱欧的实质。毕竟不是一个国家,哪个国家也不愿意用本国的资源去支援别国搞经济建设。

数字人民币DCEP很快就要出来了,区块链技术就能解决上述结算体系的问题,它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一套新的结算体系,一套非美元体系,一套不需要世界银行做结算的金融结算体系。这些技术现在都是成熟的,央行的专利数是世界第一的。所以这些金融体系都是能够实现的。

我们还可以用这一套区块链技术搭建一条国内政务的区块链高速公路:一条国家级政务联盟链。区块链的本质就是解决信任和效率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把国内所有的政务,比如我们的车本、房本、结婚证、驾驶证、企业注册、税务等等所有的需要政府多部门去沟通、协调、办理的政务,都用区块链技术给解决了,打造一条区块链政务高速公路,那社会的效率会得到空前的提高。现在杭州和广州已经在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了。这种概念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们汽车的高速公路以及高铁一样,他能让我们的效率提高,让世界变小,政务办理时间会大大缩减。就相当于我们从马车时代进入到了高铁时代,我认为未来的区块链技术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这种效率的提高是指数级的上升,一定能为我中华复兴做出惊人的助力。

如果未来5年所有的政务都要上链,那么各个城市、各个县城,他们都会把自己的政务上链,这就产生了巨大的人才需求。企业也好,政府也好,他们都需要人去帮他们实现这些东西,所以说我们就需要培养越来越多的人去支持这个事情,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提出一开始的那两个预测。

总书记强调要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加快区块链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种形式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培育一批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未来区块链技术会深入到各行各业,区块链人才的培训就会越来越有需求。人才教育需要区域化,如果能像一个布道者去把教育资源送到地方人才教育市场,那对区块链技术的推广将是巨大的助力。我们爱优会就是在区块链协会的指导下做的区块链+私域流量的百城布道,主要是围绕人才的教育培训,以及实体经济的转型应用,包括对政府公务人员以及企业高管的培训,用区块链技术对中小微企业发行的积分确认、流通,以及对优惠券和换购券双花问题等做出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已经在30多个城市开展了区块链+私域流量的百城布道。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为了伟大中华的复兴,为了我们能拥有更高效的社会,加入我们百城布道,一起做区块链的区域化发展。

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曹毅在第十七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中国区块链企业峰会上的发言整理,有删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