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品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品鉴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有灵气水无痕 腹有诗书气自华

——山水画家杨来春艺术作品赏析

来源:中国企业报  

人物简介

杨来春,1954年生,天津人。现为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太行中国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画家。京华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学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学会理事会常务委员、中国当代艺术学会终身名誉主席、江西将军书画院顾问、北京人民画院院士、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画家、中国书画印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交流协会终身名誉主席、《中国书画》报特约画家、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杨来春多年来积累了许多画大画的宝贵经验,在国内外大画作品已近百幅,其作大画从不打稿,以意动笔一气合成。从艺三十多年,踏遍山峦奇境,拜访名山大川,请教名师厚德。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画遍了祖国大好河山,也结识了很多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热血艺人,从事着歌颂祖国热爱人民的艺术事业。

2017年5月23日,由中国书画报社举办的华夏之星年度展在宝鸡展览馆举行,此间,笔者见到了杨来春的一幅巨幅作品《黄河颂》,这是一幅山水画,画的是黄河壶口瀑布的宏伟景象。在历史上可能有很多人画过黄河壶口瀑布,都各自面目,各成体系。但我还是很喜欢杨来春的这幅作品,原因有三:

一是画面感强。壶口瀑布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的一个天然瀑布,宽30米,深50米,最大瀑面3万平方米,由于地质原因,使得黄河瀑布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而杨来春在这幅作品的构图中,基本采取了写实的轮廓关系,使黄河瀑布雄浑再现,同时,对黄河水的浪花采取了写意的手法,与两边的巨石形成反差,达到了一定的对比效果,强化了作品的画面感。

二是笔墨得当。“作画知用笔之法,由分明而融洽;融洽之中,仍当分明。无法者不足观,而泥法者亦不足观;夫惟先求乎法之中,终超于法之外,不为物理所拘,即无往而非理。”笔者理解这段话的核心意思,就是融洽。在杨来春的这幅作品中,他采用了两种强烈的对比色彩,一种是浅黄色,另一种是焦墨。瀑布两边分别有两块、三块巨石,都是黑色,而其他相对来说基本上使用平铺画法,但如何让它们“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和谐的画面,这是有难度的。而杨来春在创作这幅作品时,不急不躁,凭借自己多年所学,运用了冷暖色对差融合的办法,使得画面色彩非常融洽,而不呆板或独立,使瀑布表现得更加雄伟壮观,立石更加巍峨雄浑。

三是选题准确,意境深远。黄河象征着祖国母亲,其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一代代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中华儿女,人们为此咏诗、描绘,歌唱黄河、赞美黄河,形象地表达了对母亲河的眷恋之情。“几环咆哮卷沙腾,一路狂涛气势宏。裂岸穿峡惊大地,带云吐雾啸苍穹。”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黄河的壮美,但是杨来春的《黄河颂》却用直白的画面表现了黄河的奔腾气势,近处的浪花卷着泥沙向前奔跑着,与远处隐约可见的小山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一大一小,一明一暗,它们又显得是那么的和谐自然,再看五块巨石,大小不一,高低不一,皴法不一,但黄河水仍然不能撼动它们的坚磐,黑色的主调与水流中央的雾气又形成一对矛盾关系,而这个强烈的反差,正是此画的高潮部分,正如那《黄河》歌曲一样,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中国人以“中庸”为本,行为规范以“无过无不及”为准则。在杨来春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他的“中庸”之道。他的山水画,基本都是利用工笔写实兼写意的表现手法,画出了高山的巍峨,流水的优美,云雾的缭绕,松柏的苍劲及人们的悠闲,给观者带来了舒心的旷美感受。而这些感受是作者本人多年的练达才能成就的,是需要他内心的美才能发出的声音,更是需要他对中国文化的深知、体悟才能表达到纸面上的。他的每一幅作品始终有“道”,这个“道”也始终充斥在每一个人心中,在观看他的作品时,两个人“道”同出一辙,不谋而合,所以才能产生思想及心灵上的共鸣,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至于山川,质而有灵趣。”在杨来春的作品中,他的山水是有灵趣的,似有神仙般的佳驻,这种意境是来自杨来春的内心世界的客观表现和艺术思想。他用娴熟的笔墨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灵魂中对美的认识和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及赞美之情,也反映出他多年苦学的人生经历,必须要有正直的为人,饱学的诗书和宽容的心态才得以实现。他的笔墨语言丰富,技法上乘,得益于他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书法的理解和勤学苦练,进而达到了“以书入画”的境界,给作品注入了传统古朴之味,加上他多年坚持临习古人作品,胸中自有山水意境,“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他写出了他的真情,画出了他心中美。他善用“皮纸”作画,熟悉和掌握了纸、墨的特性,经过笔、墨、纸、心的充分融合,整个作品就有了意境深远、高古苍茫的大气象。同时,他对色彩很有研究,在描绘层林尽染时,没有采用大面积重彩泼墨去渲染,而是用色彩过渡的办法,形成层次感,同样达到了想要表现的效果。

“美情与利欲相背而不相容。去利欲愈远,离美情愈近;名利权欲愈炽,则去美情愈远矣。惟纯(真)坦荡之人,方能入美之至境。”杨来春是一个纯粹的人,惟以画为人生最高追求,更是一个坦荡的人,他是用自己的涵养在描绘着人生的山水境界,因为那个世界是他的舞台。 (董菁)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