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流通与消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流通与消费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模式创新为社交电商赋能

——关于BEO-6S新商业模型及其应用平台万丽本集的阐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李司南

2019年8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平台经济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在此背景下,社交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平台经济形式,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空间,显示出其生机与活力。

我们应该有一个共识,今天的商品流通已经不像20年、30年前商业模式的样子了。30年前,商品流通主要是以批发代理为主体。到2000年之后,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商品流通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从刚开始的电视购物,到B2C的电子商务的形成,不断对商品流通形成一个个新的冲击。

我本人对“BEO-6S”新商业模型的探索与研究,储备了近12年的时间。这对于我而言,是多年来学术领域的一个重大成果。在社交电商模式创新课题组的指导下,该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更加具有理论高度、系统框架以及可操作性。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践。换言之,创造模式只是发展形态,不是最终目的,关键还是将模式应用于实践。今年8月,社交电商企业万丽本集平台与我们联系,他们想将一套新模式用于市场运行。我们认为这是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一个契机, 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社交电商实施路径的一种全新探索,我们有责任去指导与孵化。如果一种理论模型在市场实践中获得成功,那无疑是值得流通领域与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BEO-6S”模型是一种新商业生态理论,它的流通目标是创造一个“全景融合立体生态商业圈”,包括高品质低成本购物、创业孵化副业刚需、360度社区生活服务、社交社群圈层共享、娱乐消遣情感联结、视频成长情感分享等六方面,真正让平台参与者(消费者、商家、创业者与生产者)达到各自的综合诉求。例如,消费者追求副业刚需的殷实收入、低成本开销、高品质生活和社交共享等;商家追求流量无忧、热忱服务;创业者追求投资少回报高、风险低赚钱快、易推广可持续;生产者追求订单多、成本看低、品牌看大、平稳上行,各取所需,各尽所能。“BEO-6S”是基于“4D”即直达(Direct Arrival)、直供(Direct Supply)、直营(Direct Operation)与直购(Direct Purchase),极力促成供应链前端与终端的“最短距离、最优撮合、最佳效能”。同时,该模式构建出“6S”框架,即:尖叫式会员制(Screaming Membership)、社交新媒体(Social Media)、社交裂变(Social Fission)、供应链(Supply Chain)、超级娱乐(Super Entertainment)、三文治式学习(Sandwich Learning)。这些新鲜的名词,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体验,更是众多新流通内涵的前沿释放。

我们必须领悟“消费的真谛是什么”,与此相适应,才能够创造匹配的商业模式。

1.0模式就是传统的商超,2.0模式就是传统的直销(微商),3.0模式就是传统电商,4.0模式就是新零售,或者叫“地电商”,5.0模式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交电商。以上五种模式,在每一阶段都曾经体现出一定的优势,但又因为存在不可克服的缺点而被淘汰或落伍。

而“BEO-6S”模型则掀开了6.0全景融合新流通生态的序幕。具有六大显著优势:

1、会员制地勤推广人力引流客源,实现“进的来”。

2、会员制+集成耦合式供应链一站直供:可实现物美价廉最大值。

3、线上销售——无地域限制,通过供应链商品流速流量提升,大幅降低流通成本。

4、规模大、商品种类齐全、减少中间环节,依托互联网信息高速传播。

5、以客户中心通过建立生活周边(生活服务、娱乐、新媒体、教育学习、人际交往社区等)无缝环绕系统,配合前端优秀的用户信息反馈通道和注重售前售中售后点对点服务,实现了“客户留得住、更黏的住”工程。

6、线下自体品牌专营店销售,提升体验感,交易有诚信保障,实现“信得过工程”。

我认为,未来的竞争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全景融合共享生活,将成为未来商业模式的主流。在我国社交电商风起云涌的潮流中诞生的“BEO-6S”模式全新平台,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其“谋定而动”的格局,坚持“顶层设计”的科学理念,在获知与领悟“BEO-6S”理论模型的真谛后,以勇于探索的精神快速进行落地转化。

万丽本集,全景融合立体商业生态圈的创新平台。万丽本集,世界新商业文明的中国力量。“BEO-6S”模型或是对这些要素进行的全新排列组合的一种最优化创举。我期待市场实践后的反馈效应,或许不久的未来,该模式可以为当前的社交电商赋能,从而将会对社交电商实践产生巨大的引领作用。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流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