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中国园区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化服务 改革倍增效应逐步显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范捷

改善营商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治理水平……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改革先行试验田,开拓创新、勇于尝试,不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引导下,园区改革倍增效应逐步显现。

江苏淮安经开区:全面开启“转型升级、二次跨越”新篇章

“开发区权限内的企业开办必备手续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交易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30个工作日内完成。”这是2018年淮安经开区大胆探索,强化革新,全力打造的“2330”审批服务新流程的主要目标。

创新“2330”审批服务新流程目的就是进一步优化流程、缩短时限、提高效率,让服务对象——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省时、省事、省心、省力,充分感受到、享受到改革带来的便捷、高效。实施一年多来,经开区通过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乡村为民服务中心建设等,实现企业和群众办事就近办、马上办甚至足不出户就能办。通过提供投资项目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彻底解决了企业办事人员因不熟悉流程、不清楚环节、不了解政策而摸瞎乱撞的问题,企业只需交办具体事项和进行结果评价。

今年,经开区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为企为民服务。首先,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经开区大力推进街道、社区两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审改新模式。同时,加快政务服务一体机、个体工商户自助办照机等智能终端投放,推进实施审批服务便利化。此外,还推行错时、延时、预约、导办和周日轮值五项机制,努力实现改革倍增效应。

其次,通过组建“红色帮办员”助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经开区以涉企部门党员、业务骨干为主体,优中选优建立了一支集党务、政务、业务“三务合一”的全科型“红色帮办员”队伍,通过走访调查、上门服务等方式深入企业,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他们每周到企业开展走访,及时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并将发现和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级分类,对一般性问题、自身职责范围能够解决的,第一时间予以解决;对超出自身职责范围的,提交给区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共性难题由责任单位牵头召开专题推进会进行会诊,重大难题提请党工委、管委会高位协调解决。并且做到及时跟踪、适时反馈,确保企业反映难题解决到位。

目前,开发区已形成园区、街办非公企业综合党委“专业服务”、“红色帮办员”深入企业“点对点服务”、派出单位“兜底服务”的全网覆盖,保证企业服务无空档、帮办全天候。

湖南湘潭经开区:以“勇立潮头”的胆略,推动改革创新深化

近年来,湘潭经开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速推进创新引领,加快实现开放崛起,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再进两位,名列第38位,科技创新位列全国领先水平。数据显示,2018年,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全年完成技工贸总收入1604.9亿元,同比增长(下同)15.5%;实现工业总产值901.8亿元,增长1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3.5亿元,增长15.4%;实现财政总收入(含基金收入)63.8亿元,增长45.6%,园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园区在改革中持续发力。

自经开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以来,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将发改、住建、城管、水务等15个部门的53项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对所有审批事项进行重新梳理、流程再造,承诺审批时限,构建起了“一个部门集中行权,一枚公章盖到底”的工作新格局,使得审批环节减少了,审批时限被压缩,审批效能获得充分彰显。

接着,经开区继续创新和升级服务。在行政职权上重新配置,既做减法也做加法,陆续推出“最多跑一次”“证照分离”等系列配套改革。经开区先后梳理公布的三批次542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固化要素,按统一标准制作办事指南进行公开;将原本分散在各个部门的事项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实行综合受理,形成“一人多专、一岗多能”的综合受理模式,实现窗口和人员大幅精简,服务和效率显著提升。

特别在产业项目审批方面,今年,经开区实现流程精简园区闭环。原来园区的工业项目审批需经市政务中心进窗受理,后至湘潭经开区分局办理。现在园区工业项目由经开分局受理、初步审查后报管委会、市政府审核,全流程在区内闭环运行,大大缩短了工业项目手续办理时限,加快园区项目落地。此外,经开区还出台了《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市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实施方案》。通过推行告知承诺制、推行“多图联审”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推行区域化评估、研究事中事后监管办法,建立配套服务支撑体系,优化帮办代办服务、全程跟进协调指导和推进线上审批,审批效能得到大幅提升,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限缩短60%以上,构建起“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一条龙服务”的行政审批体系。

贵州安顺经开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27年前,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成立。改革开放的进程中,经开区是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的前沿阵地,一组组详实的数据显示着这片土地27年中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开区GDP增速连续7年保持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5项全市第一、1项全市第二。建区27年来,经开区建成区面积从最初的5平方公里拓展至36平方公里,占主城区面积的36%,常住人口达32万。城镇化率达85.5%,为全市第一。这些亮眼的数据正是经开区在改革发展大潮中努力收获的丰硕成果。

聚焦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有效整合干部人才资源和优化工作职能,2019年,经开区先行先试,以组建工作组的形式推行全员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补短板、求突破,实现人适其岗、人尽其才。例如:经开区在不增加人员编制和区级财力的情况下,结合全区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能,组建32个区直工作组及3个镇(办)工作组,各工作组履行对应部门职能职责,灵活了用人机制,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开放度,拓宽了领导干部选用视野,有效打破公务员和事业干部流动障碍。

强化“双服务”工作力度,加速推进项目建设。经开区内成规模的项目,每一个都有一个牵头服务领导、有一个服务部门、有一套班子人马在进行对接服务。今年以来,以“双服务”为抓手,在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工作中,强化服务企业项目的精准性、时效性,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强化服务能力,有效解决项目推进建设中的后顾之忧,确保项目建设推进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各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坚强保障。

此外,为全面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治理工作,今年年初,经开区制定了《安顺经开区营商环境整治明察暗访工作实施方案》,通过明察暗访、督促检查,确保全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优化 “放管服”改革,为25家招商入驻企业完成前期注册、立项手续代办,同时为辖区20家企业办结兑现项目帮扶资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