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5版:中国小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5版            中国小镇
 

2019年12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扬州环保特色小镇帮助企业破解“成长烦恼”

来源:中国企业报  

“这次的南京之行收获颇丰,我们很快会有再生水泥稳定混合料领域的产品标准。”11月20日,位于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的惠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成会从南京带回一个“惊喜”,经过与省内几所高校的通力合作,江苏省第一个再生水泥稳定混合料的地方标准即将制定完成。

“杨庙瞄准环保科创特色小镇目标,扬州环保科技产业园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产业园发展经验,布局‘北部静脉产业发展区、南部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区、东南部环保服务业示范区;三大产业板块,全力打造扬州循环经济‘城市客厅’。”杨庙镇党委书记黄莹介绍,这两年,像肖成会这样参与制定产品和行业标准成为这里企业的风潮。

“循环经济是新行业,生产的是新产品,很多都是在无人区里探索,相关企业亟须新标准的引导和规范。”扬州市环保科技园招商办主任孔美丽介绍,为了帮企业解决“成长烦恼”,园区开展了详细的摸底调查,搜集了泰达环保、惠民再生资源等多家企业的标准化需要和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循环经济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我们的产品来源于城市的建筑垃圾,这些水泥砖石被我们破碎筛选加工后,成为再生混凝土、再生干粉砂浆、再生砖,不仅性价比高,还能减少环境污染。”肖成会表示,作为江苏省第一家从事再生建筑资源的企业,由于以前没有过类似产品,国家也没有出台统一的行业考核标准。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2017年开始,园区通过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始主动帮助肖成会参与到多个再生产品的标准制定中。肖成会说,因为相关标准的出台,我们的再生产品如今已经成为市场上的香馍馍,现在我们一年要处理60多万吨的建筑垃圾,变废为宝,生产出大量质优价廉的绿色建筑材料。

“国标的制定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也实现了良好的环境效益。”扬州泰达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广宇介绍,泰达环保是一家从事垃圾发电的企业,这次我们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后,对垃圾发电的全环节都做了明确要求,进一步规范了企业,收紧了发电过程中的环保红线。

两年来,园区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指导下,先后参与制定了10项产品和产业标准,构建了4个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一系列的标准带来了园区的嬗变。如今,园区实现了万元GDP用水量下降18%,工业用水重复率提升至8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去年相继创成“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和“国家级绿色园区”两张“国字号”金字招牌。

(来源:新华日报财经网)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