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中国园区
 

2019年12月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敢闯敢试,再进一步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范捷

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发展再传利好。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进出口总额4.4万亿元,同比增长7.6%,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9.2%,增长0.6个百分点,实际使用外资和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为372亿美元,同比增长3%……国家级经开区在取得这样可喜成绩的同时,也为其他园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大量改革创新的宝贵经验。

湖南岳阳经开区:“四步走”措施争创一流营商环境

岳阳经开区,曾经是一片工业贫瘠的土地,而今已成为投资的热土,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有识之士前来创业兴业。据统计,今年1—9月,全区GDP增长8.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6%。各项指标均高于去年同期和半年度水平,呈现“跑步冲刺”的高速增长态势。这些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经开区不断深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经开区通过实施“放管服”改革,积累下宝贵的创新发展经验:不断提高审批效率,以“对标台州、全省一流、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产业项目服务“流程再造”“1+8”工作机制,特别是积极探索创新联合审批、联合验收机制,在全市率先完成东方雨虹德爱威基地项目联合验收“第一单”,项目竣工验收期限由3个月缩减到1个月,极大节省了企业成本,提升了服务效能,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先后制定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汽车产业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奖励政策、生物医药产业支持政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措施,全方位扶持企业发展;以绩效考核为主抓手,推行看板管理,创新建立了产业项目建设服务首席代办专员制度,并将服务成效与单位、个人绩效考核挂钩;坚持市、区两级领导一对一联点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电力增容、人才公寓、创新奖励、融资担保等系列问题,推动一批低效企业整合重组,一批企业迅速壮大,一批企业成功上市。

下一步,经开区将实施“四步走”措施,争创一流营商环境。坚持以深化“跑改”为重点,打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坚持以减税降费为重点,打造优良的政策环境;坚持以便企利民为重点,打造宽松的市场环境;坚持以依法行政为重点,打造公平的法治环境。

湖北十堰经开区:敢闯敢试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8月,是湖北省首批9个开发区之一。2012年12月,晋升为国家级经开区。在商务部国家经开区考核中,稳居中西部第一方阵,排名湖北前两位。从穷乡僻壤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不毛之地到千亿级产业园区,开放包容的十堰经开区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勇于担当、敢闯敢试,成为十堰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放管服”改革亮点纷呈。该区在全市率先组建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和综合执法局,重点在创新行政审批服务、创新市场监管体制、探索建立综合执法体制三个方面实现突破,形成“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部门管市场”的“三个一”管理模式。通过进一步完善 “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和“全程代办”等工作机制,采取“提前介入、点点对接、现场反馈、跟踪盯办”工作模式,更好更优地服务项目建设。同时,把开展“互联网+放管服”改革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与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加大督查力度,创新督查方式,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自2015年底改革实施以来,经开区以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为目标,不断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工作,多措并举在为民办事上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进一步增强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一步,经开区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有关部门业务办理与全省“一张网”深度对接联通,打造“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功能互补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强化代办服务效果,确保招商引资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零距离”服务;以服务企业为抓手,制订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明确政商和商政关系,净化政治生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产业促发展”和百名干部进百企“服务+”活动,继续实行支持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民主测评”试行办法,进一步把干部的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激发出来,在全区营造重商、亲商、尊商、爱商、护商的投资环境……

福建东侨经开区:“放管服”打造优质服务软环境

自1997年在东湖塘华侨农场基础上成立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到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侨经开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长为宁德市本级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平台。在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东侨经开区综合排名第49位,比2017年的综合考评排名前移了128位。如今,经开区不断创新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支持力度,全力帮助企业做大做强、打响品牌,走出了一条开发区发展的蝶变之路。

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优质高效服务软环境。经开区出台《践行“马上就办”提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结合网格化服务企业工作职责,干部深入企业、项目一线,强化政企沟通对接,主动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建议,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开展“网格化”服务企业活动,即在现有城市社区管辖范围划分的基础上,结合北部新区实际,划分为7个网格片区。每个网格由2—3名处级领导和7—8个职能部门组成工作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走访活动,解决企业资金、技改、用工等问题;实施“多证合一”“证照分离”试点改革,实行重大项目一体化管理,促进行政提速增效,完成“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123项,占办理事项的92.48%,网上办事大厅进驻133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流程融合。

此外,经开区还从政策、金融、审批、人才、基础配套等方面给予企业全方位扶持。如完善以“1+5”人才新政为基础的政策体系,不断促进人才要素和创新资源集聚;大力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支持时代新能源牵头组建电化学储能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设立产业发展资金、申报中央、省、市各类资金、税收返还、奖励扶持等方式为产业提供各类补助、扶持资金,兑现2018年度人才奖励政策补助共计191万元,兑现扶持工业发展政策奖励共计987.69万元,兑现扶持建筑业发展政策奖励共计1406.87万元,兑现扶持商贸服务业发展政策奖励共计854.34万元。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