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5版:中国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5版            中国园区
 

2019年11月26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破园区发展瓶颈 补齐补强产业链

来源:中国企业报  

范捷

园区因改革开放而强。近年来,各大园区围绕高水平开放合作、产业优化升级、国际化创新驱动、行政管理体制、城市综合治理等方面实施重点改革,积累了一批先进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江苏镇江经开区:打造“集成改革”新名片

2010年4月,镇江经开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8年,经开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65亿元,在商务部对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排名中位列全国第22位、全省第6位,同时在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排名中位于全省开发区前列。

“速度快到超乎想象。” 高温合金项目经理郭磊说道。据了解,项目落户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从立项到拿到施工许可,再到正式开工建设,一期主体结构建成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样的高效率正是由于经开区近年来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拓展服务深度、改善营商环境的结果。

聚焦行政审批,探索“放管服”集成改革,经开区为全省开发区实现“一层全链”管审批和加强“一个中心”管集成提供宝贵经验。系列成果受到了新华网、凤凰网等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经验做法获全省推广,并获中编办、国家商务部和法制办的批示肯定。

“一层全链”管审批。按照省政府《关于公布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的决定》相关要求,镇江市政府于2017年9月正式赋权镇江经开区行政审批事项175项。截至目前,已赋权到位或实际承接办理的事项共162项,累计办件28685件,平均每月1200件,办件量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列。此外,经开区在全省“3550”改革的基础上,探索推行“2332”改革,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申领施工许可各阶段审批时限平均压缩68%,其中申领施工许可阶段所涉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47%,除涉及“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和多图联审的事项外,其余事项均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一个中心”管集成。作为全区系统化集成中心——集成指挥中心,是全区第一时间进行信息研判、信息反馈、信息调度、考核评价的平台。实际工作中经开区形成了“一个中心”管集成的放管服集成改革格局:组建集成工作体系、融合集成工作资源、畅通集成信息来源、建立集成高效模式。

与此同时,2018年底经开区开展新一轮招商体制机制改革,提出关于信息项目体制流程、招商绩效考核机制、招商统筹服务管理3个方面16条新要求,进一步提升招引工作成效。

经开区深入推进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自2018年以来,区内新开业企业2062家,同比增长30.9%;核准备案产业类项目242个,投资总额412.45亿元,同比增长24%。

黑龙江哈尔滨经开区:赋予“先行先试”的创新基因

成立于1991年6月的哈尔滨经开区,发展两年后就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经过20年的创业发展,区域功能至臻完善,经济实力快速攀升。通过不断的机制体制创新,强化政策扶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吸引了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入区投资兴业,现已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开发区之一,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全省最大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在2018年度商务部对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考核中排名第18位。

推动改革再深入、实践再创新。区内行政审批实行承诺制,就是企业有些非关键性要件不全时,不耽误办审批,只需要写承诺书,承诺在一定时限内补齐,审批部门进行后续监管。经开区在推进落实工程项目承诺制试点工作中,其工业项目的审批时限将由19个工作日减少到9个工作日,审批要件由90件减少到41件。

同时,在审批大厅里企业提交的材料还可以进行“内部流转”,企业给前置部门提供的材料,到下一个环节可以不用提供。比如某企业在办审批时,给前一个部门提供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那么到下一审批环节,不用提供该许可证的原件或复印件,因为该材料可以在大厅“内部流转”。

强投资稳增长,创新招商机制。近年来,为确保大项目顺利落地,经开区不断创新升级招商方式,一方面依托产业优势,开展产业链招商,即依托哈南现有的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充分发挥雄厚的产业基础,理清产业链上下游,瞄准目标,补齐补强产业链;另一方面,做好定向、靶向招商,即以新区规划、政策和产业基础为引领,精准招引目标项目,促进项目落地;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国内外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引进一批优质、高端,特别是对哈经开区产业关联度大、转型升级带动强、产业特色明显、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项目。

浙江嘉兴经开区:“最多跑一次”改革迈向纵深

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经开区属于比较年轻的“新兵”。升级之初,经开区在全国国家级经开区方阵中排名仅接近60名。近年来,嘉兴经开区不断争先晋位,发展势如破竹。在2018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嘉兴经开区在219家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13位,利用外资排名第8位。这项考核结果正是近两年嘉兴经开区不断深入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见证。

对自身的改革一直就未间断。经开区很早就意识到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积极构建“清上加亲、亲中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倾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全面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提升“无差别全科受理”、企业开办“一日办”等创新做法,积极践行“承诺制”、“全程代办制”,努力实现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90天”。

得益于多项改革措施,经开区项目推进不断提速。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5.88亿元,同比增长9.7%;2018年全年,共推进大明金属、晶晖国宴中心、国际创新园等30个项目开工建设,尤其是英国RPC集团爱博思高端包装项目、新加坡面包新语等一批新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

改革不停步服务无止境。接下去,经开区将进一步从软硬件两方面入手,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继续迈向纵深。一方面,该区将着力完善智慧化服务大厅的升级改造。通过升级,建立智慧服务系统,将行政审批服务大厅的电子显示屏、满意度评价器、叫号机等相关电子设备整合到同一个系统平台上运行。

同时,经开区还将加快政务服务网建设,并以此为依托,推行“一证通办”,从社保事务、不动产登记等民生服务入手,全面推行证件数据、证明类信息的互认共享,逐步实现“刷脸通办”,并逐步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真正将“现场办”变为“网上办”。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