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中国国资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中国国资报道
 

2019年11月1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企改革:我们的成就和挑战

来源:中国企业报  

(上接第三版)关于企业家精神,现在社会上喊得挺响,但有关部门是不是要接纳企业家精神,是不是要真正保护、爱护和弘扬企业家精神,这是根上的事。我们看到现在地方国企改革紧紧围绕弘扬企业家精神,比如王民65岁,为了保证他能继续做,徐工集团退出一部分国有股;董明珠65岁,珠海国资委退出格力一部分国有股,来保证她能继续做;上海绿地三家国企持股48%,职工持股26%,三家公司发表公告,不做一致行动人,保证张玉良做董事长。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企业如果没有一个企业家,那么这个企业就没法做下去。实际上企业家是国企的核心,不要认为有个干部就可以做企业。现在有些地方国企搞得一塌糊涂,就是因为这些企业的负责人大量改由政府的厅局长担任,使企业行政化,这些国企又怎能做好呢?

挑战三:如何建立共享机制

企业到底是为了什么?1975年美国大企业圆桌会议制定了一个原则,即股东利益最大化、股东至上,指导了全球多年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在他们又聚在一起开会,认为现代企业不能只关注股东,还要关注利益相关者。我们进行市场经济改革,企业到底为什么?为国家保值增值没有错,没有所有者就没有企业。但经营者和劳动者呢?劳动者不能只给他们成本,因为他们靠工资连房子都买不起。劳动者应该参与公司财富的分配,共享成果。所有者可以得财富,但没有必要全部财富都归所有者。今天的新经济和创新也一样,企业创新后的财富是否只归创业者少数人,还是应该分配一部分给员工,因为员工通过“5+2”、“白+黑”的工作付出很多劳动。我的想法是,我们必须建立新的分配机制。

关于分配报酬,十九届四中全会首先提出的就是劳动,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最基本的东西。我们的分配规则必须改变,财富分配应惠及职工、惠及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是被所有者全部拿走。民营企业所有者是这样,国有企业的上级单位也应该想通这个问题,国有企业的财富不能都被国家拿走,要让出一部分给管理者、劳动者。企业的员工、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应该得到应有的收获。埃及国家立法,企业的利润至少要10%分配给员工,这里指的是财富,而不是指工资成本。

国企应该积极改革。比如说华为,去年我专门和任正非谈了很长时间,华为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有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加上它的财富分享机制。我们学万华,万华做得好也是因为机制,万华的股权结构是国有股20.6%,职工持股20%,剩下是散户。习近平总书记去年6月13日视察万华时,讲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残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变成现代企业。”总书记讲的这一席话回答了国企改革的关键点,是指导国有企业改革的箴言。

“谁说国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就是说国企能搞好,但搞好一定要改革,不能不改革。现在有人认为国企搞得很好,还改哪门子革?“抱残守缺不行”,我们关键要理清楚“什么是残”“什么是缺”“谁在抱残”“谁在守缺”,这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过去那些条条框框、陈旧的观念就是“残”和“缺”。政府部门和国企领导人都有“残”和“缺”。“改革能成功,就能成为现代企业。”企业想成为世界一流的前提是改革能成功。

从事国企改革部门领导,国有企业的领导人都要认真思考总书记讲的话,要不要扪心自问,要不要自我反思?要不要为改革勇于担当,放手一搏?如果认为改革都是别人的事,责任都是别人的,和自己无关,国企改革恐怕一万年都完不成,也永远没有结束的日子。

(本文根据作者在第一届中国国有企业研究论坛的演讲编辑而成,有删节。)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