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全国企业党建研讨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全国企业党建研讨会
 

2019年11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张文台:

党建工作要有理论和实践两个翅膀

来源:中国企业报  

很高兴应邀来和这么多专家和代表见面,交流如何提升党建质量,特别是听了这么多典型经验,深受教育和启发。深感基本教育抓质量,基本队伍抓素质,基本手段抓纲络,基本设施抓配套,基本制度抓落实,完全符合党中央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党是领导一切的要求,符合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部署。

同志们叫我讲两句话,在这么多建党、治党、为党奋斗的老专家面前实在不敢当,勉强讲几句仅供大家参考。

人生不容易,总有沟沟坎坎要闯过;领导更难当,总有挫挫折折要战胜。我入伍61年,回顾担任各级党委正副书记的体会,我认为从事领导工作需要两个翅膀: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践。只有理论是空谈无用的,只有实践是盲目的,都不能成就大事。毛主席早就讲过,文官务武,武官务文,要文武兼备。老一辈革命家给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一手拿笔,一手拿枪。文能治国理政,武能指挥打仗,他们文治武备两手都过硬。可以讲他们有字之书读够,活学活用;无字之书悟透,总结提高。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硬是造出了“两弹一星”,打下了工业基础,修了八万多个水库,为农业丰收创造条件,并出现了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实践让人能在磨炼中提高,在群众中学习,在总结中开拓。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人生两个翅膀都要过硬,才能飞得高、飞得远,才能有大作为。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成长进步起于陕北的七八年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几年上山下乡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能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这个体会对人生两个翅膀讲得深刻,讲得实在,讲得管用。

毛主席在延安时就讲过,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司令的军队,也就是拿枪的队伍;一支是鲁司令的军队,也就是拿笔的队伍。相信改变世界的有两个力量,一个是利剑,一个是思想。毛主席及老一辈革命家,一辈是靠两杆子起家,也靠两杆子保家。毛主席号召大家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集中群众的智慧,武装自己的头脑。像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敌疲我打,曾被人讽刺为山沟里的马列主义,但是它指导部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由胜利走向胜利。在创作中学会创作,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人才,出了不少经久不衰的作品,像《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东方红》、《白毛女》等,有力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及其前线流血牺牲的将士们。

我们学习领袖人物关键是学会科学的思维方式,不能死搬硬套,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战术,大局决定局部。习近平总书记在思考决策时,总是把军用和民用结合起来,军用推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保障国防的需求;把市场的决定作用与政府的引导作用结合起来,既尊重经济规律,又不失政府监管;把求实思维和超前思维结合起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把人民的获得感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既使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又不能坐吃山空,养活懒人;把少数人先富和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既不能齐步走,又不能两极分化,加大扶贫力度;把国内和国际结合起来,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又要注重把国内的事情办好。

这里的核心是如何找准结合点,我体会最深的是领袖人物最大的智慧就是坚持“四个一万”:也就是读万卷书,学习前人的知识,有学脉;行万里路,学习实践的知识,有经验;拜万名师,学习群众,有榜样;历万般苦,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有真才实学。我们常讲的学习马克思主义要在立场观点上下功夫。我体会,立场是解决怎么站的问题,你是站在先进方面,还是站在落后方面;是站在正确方面,还是站在错误方面;观点是解决怎么看的问题,你是辩证地看,还是片面地看;你是发展地看,还是静止地看;方法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也就是常讲的思路决定出路。如仅文化自信而言,是否应当继承原来的,有血脉;吸收外来的,有活力;立足本来的,有特色;创造未来的,有贡献。我们党最大的优点是能自我革命,一贯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对了的就坚持完善,错了的赶快改,不足的加把劲,永葆革命青春和思想活力。

(本文根据张文台在第十六届中国企业发展论坛全国企业党建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