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6版: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6版            园区
 

2019年10月1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协同发展进行时: 渤海新区“盐碱地”变身“黄金滩”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河北省沧州市,曾经有海无港,又因过去大片盐碱地,“苦海沿边”成为当地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去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对2018年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进行评估,沧州市项目承接成果显著、工作突出,获专家组高度肯定,被称为“沧州现象”。

沧州是如何从过去人们印象中贫困的“盐碱地”逐渐变成今天产业聚集的“黄金滩”?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项目引进中注重塑造产业

沧州市毗邻京津、接壤雄安,在这里,乘高铁到北京51分钟,到天津仅22分钟,到济南45分钟。

对此,沧州市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在项目引进中注重塑造产业、在承接转移中注重升级、在服务中注重跟上管理、在政府推动中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推进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沧州引来的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棵产业大树。

数据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以来,沧州累计引进京津合作项目1300多个,协议总投资6213亿元,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服装服饰等三大具有明显协同特点的产业在加速崛起。

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由北京转移至河北的大项目,目前累计产销整车39万辆,并带动韩国一批知名汽车配套企业落户沧州,建成汽车及零部件项目200余个,形成9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一个千亿级规模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共吸引140家药企纷纷入驻,总投资443亿元,41家开工建设或竣工投产,推动了当地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风生水起。

该市以明珠商贸城、明珠服饰产业特色小镇为龙头,整体承接北京大红门、动批等服装企业和商户,1万多家商户落户且无一回流,带动50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入园,形成了集批发零售、加工生产、设计研发等于一体的时尚服装服饰产业。

与此同时,沧州在承接转移中注重升级,瞄准京津创新资源这个“大宝库”,加快与京津重点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仅去年一年,该市就新增省级技术创新中心8家、院士工作站11家,总数分别达到29家和31家。

沿海经济增长极:建成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

沧州是河北三个沿海城市之一,2001年黄骅港试运营,沧州结束了有海无港的历史。2009年,随着黄骅综合大港工程的启动,沧州沿海经济发展的大幕正式拉开,经过十多年来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沧州沿海经济发生巨变。

沧州黄骅港也实现由单一煤炭输出港向现代化综合大港的转变。去年完成吞吐量2.88亿吨、集装箱近72万标箱,吞吐量在世界主要港口中居第18位、全国主要港口中居第13位,今年一季度吞吐量首次跻身全国十大港口行列。当地开通的国际班列,串联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众多国家,让黄骅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

值得一提的是,沧州黄骅港作为雄安新区出海口被写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标志,沧州市临港产业特别是新兴产业加快崛起,沧州渤海新区建区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25.3%,建成重点产业项目50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00家。

以中国·中东欧(沧州)中小企业合作区正式获批为标志,沧州市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努力打造河北省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区和中国面向中东欧国家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现已签约推进项目26个,总投资178亿元。

此外,在交通运输方面,沧州境内有8条铁路(京沪高铁、石济客专、京沪、京九、邯黄、朔黄、黄万、沧港)及7条高速公路(京沪、京台、黄石、保沧、津汕、大广、沿海),是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重要城市之一。对此,当地坚持陆海联动,全面提升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环渤海城际铁路以及邯港、曲港高速、任沧港快速路建设,实现与京津、雄安新区、石家庄等快速高效互联互通。当地计划到2020年,力争港口吞吐量达到4亿吨、集装箱200万标箱,跻身全国沿海主要港口。

“网红打卡地”: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一部分,沧州段大运河孕育了一座座璀璨耀眼的名城古镇,积淀了一段段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当地坚持高点定位,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理念,高标准推进沧州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全域规划体系及中心城区“1+2+N”规划体系建设。其中,“1”是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思路,“2”是城市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N”包括城市区管线综合专项规划在内各个专项规划。

据了解,当地综合考虑运河沿线村镇的文化资源与产业基础,以大运河文化带为轴线,统筹推进吴桥杂技、东光生态、泊头手工业、沧县兴济运河名吃、沧州武术文化、青县红木等7个特色文化名镇建设,努力把运河沿线规划建设成为具有沧州特色的经济带、文化带、生态带和旅游带。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文化工程,也是生态工程,而沧州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该市划定了保护绿线和建筑风貌控制线,对河道内6个村实施搬迁,恢复和保护河道河堤,并大力推进大运河沿线绿化改造工程,在大运河河道两侧建设宽度1000米的绿美长廊,累计造林33.8万亩,让绿色成为大运河最美丽的底色。

如今,再走入这里,运河蜿蜒曲折,河畔花草树木相得益彰,满目翠绿中尽显大运河的生机与活力。天蓝了、草绿了、水净了,焕发“第二春”的沧州段大运河成了沧州民众朋友圈里争相转发、点赞的“网红打卡地”。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