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57家新材料企业,看传统小镇如何打造产业链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
东靠风光旖旎的东屏湖,南倚远近闻名的大金山,西有溧东大道,北枕沪武高速,宁杭高铁、沿江高速、常溧公路穿境而过,有着这样独特地理优势的地方,选择什么样的产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突破方向?江苏东屏人用18年的时间给出了答案——新材料。
从无到有,从慢到快,从弱到强。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东屏街道抓住高铁新城建设机遇,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产业兴镇之路。如今,东屏2.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内集聚了57家新材料企业,产值达60亿元,带动1.2万人就业。
产业链互补
集聚效应凸显
东屏街道位于南京溧水区东部,是百里秦淮源头的发源地,东临句容市,西连永阳街道,南依白马镇,北接江宁区,距南京禄口机场18公里,高铁至南京13分钟、至杭州一小时车程,是宁杭经济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
东屏目前区域面积为106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街道,但其坐拥大金山和东屏湖两大自然资源,有山有水,风景优美。“三山环抱、水映东屏”园林式景观,造就了东屏别具一格的山水城镇。
生态立镇,还需产业兴镇。2002年,东屏工业园区成立,摆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维定势,也就是从那时起,东屏引入了第一家新材料企业。占地面积小、产出效益高、带动就业广的新材料产业,第一次进入东屏人的视野。
“当时东屏在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企业服务等方面都是一片空白。”东屏街道党工委书记杨顺保坦言,“那个时候的东屏,园区规划面积小,什么都想搞,什么都搞不好,产业形成不了集聚效应。”
新材料企业的引进,让当时的东屏镇思路大开。后来东屏又明确发展道路,围绕“一街一品一特色”的发展理念,紧抓新材料产业招商不动摇,高标准建设市级新材料特色小镇。
“我们是做高分子材料的,一些产品会应用到食品包装上。以前是租的厂房,不少客户对此很在意,所以公司需要有自己的‘根据地’”。南京京锦元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小寅回忆说,2014年,企业搬到东屏,当时道路没这么好,也没这么多厂房。现在企业多了,营商环境也很好,有些进驻园区的企业上下游产品衔接,形成了产业链,吸引力挺大。
有相同感受的并不只孔小寅一人。南京同溧晶体材料研究院副总经理王东海表示,他们就是东屏工业园区内的南京理工宇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推荐过来的,说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后来公司考察过后,决定落户。他们还与南京理工宇龙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合资,孵化出南京同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以商招商,以友引商。如今的东屏工业园区集聚了120家企业,新材料企业占了近一半。杨顺保说:“目前培育了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上市企业2家。2019年,东屏预计完成工业类投资13个,总投资额达42.23亿元,全部为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
家门口就业
收入翻了几番
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为了吸引更多的新材料企业进驻,今年,东屏街道企业服务中心整体搬迁至东屏工业园区内部,主动对企业开展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融资、用地等需求,并且将优惠政策第一时间送达企业负责人。
企业发展得越好,就业越有保障,越来越多的东屏大学生愿意回到东屏。南京市罗奇泰克电子有限公司的邱凌对此深有感触。
“2010年,我刚毕业就进入了公司,那个时候,公司产值仅有3000万元,员工人数还不到100人,外地人居多。”邱凌说,“现在公司越来越大,产值过亿元,员工发展到270人,以本地人为主,收入也翻了几番。以前的工资才2000元左右,上个月公司的平均薪资近7000元。”
孔小寅的公司同样如此。他说:“公司的薪资水平基本参照外企,除了正常的福利待遇外,每年员工可以拿到16个月的工资。”
农民变居民
生活惬意舒适
“别看我50多岁了,我现在舒适得很,越活越年轻!”溧水区徐溪社区居民陈金梅说这话时,不停地发出咯咯的笑声。
陈金梅说,以前这时候基本在农田里干活,现在不一样了,农民成了居民,自己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助餐、理发、棋牌、健康理疗、饮食讲座等,应有尽有。尤其是“以田进保”,自己不用交钱,都能享受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政策,用两个字来说,就是“惬意”。
东屏街道方边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怀军表示,以前村庄都是石子路、泥巴路,现在全部变成水泥路、沥青路,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方便老百姓夜间出行。2013年,他们社区居民的人均收入才1.8万元,现在达到了2.6万元。
奋斗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产业富民,老百姓的口袋才会鼓起来。“未来,东屏街道将继续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放大品牌效应。”杨顺保表示。
(来源:南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