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PPP模式 云南红河州破解特色小镇资本困局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
用土黄色砖块造起的“万花筒”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呈现出高饱和的“油画”景象;紫色的薰衣草铺洒在朱红色的风车前,在煦煦和风的作用下,和风车一起摇摆……这如诗如画的场景来自于位于云南红河州弥勒市的东风韵艺术小镇。
近年来,有饶沃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作基础,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特色小镇的招商引资与建设上,跨入全省前列。2018年,红河州8个特色小镇被评选为创建成效明显的特色小镇,分别获得省财政1.5亿元以奖代补的资金支持。据红河州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全州13个特色小镇150个子项目已按计划开工建设,截至2019年6月,已累计完成投资120.8亿元;2017年至今,红河州特色小镇入驻企业696户,直接带动就业8.7万余人,累计接待游客43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2.06亿元。
因地制宜
辨析小镇类型
随着薰衣草的大面积开放,弥勒市东风韵小镇越来越高频率地出现在微博、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网络平台,成为“网红”旅游打卡地。据统计,截至上半年,东风韵小镇已接待游客量69.8万人次,这个数据意味着每天有约4000人涌入小镇。
俄罗斯籍艺术家安娜隔三差五到东风韵艺术小镇创作、参加活动,结束后轻车熟路乘坐高铁返回昆明,俨然将这里当做她在云南的第二个创作“根据地”。东风韵小镇的小镇文化远不止建筑的美观,自建造以来,东风韵小镇邀请弥勒雕塑家罗旭为项目设计一期核心景区建筑,又先后落地熊有雯国际时尚创意应用艺术研究院和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实习基地。挖掘内涵,东风韵小镇的核心竞争力——艺术特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东风韵小镇的“走红”并不是个例,距东风韵不远的可邑小镇,深挖打造彝族文化,植入属地文化特色,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游客的目光。在著名文化产业专家、华中师大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范建华看来,辨析出特色旅游小镇与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定位,是特色小镇开发的首要条件。“特色旅游小镇其主要产业是旅游业及其衍生或配套服务,依托民族风情等要素构成,是以文化旅游产业为核心竞争力,吸纳外来游客在当地消费为特征的另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显然,东风韵小镇与可邑小镇可归属于这一类型的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它们不断提升旅游和文化价值,将自身作为消费产品,带动旅游产业发展。
“以鲜明的产业为支撑,形成宜居宜业为特征的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并使其产品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或占有国内较大市场份额的生产生活一体化的小镇为特色产业小镇。”范建华认为,建水西庄紫陶小镇正朝特色产业小镇迈进,依托建水紫陶产业打造的紫陶小镇呈现出与其他特色小镇迥然不同的气质。2018年,建水紫陶年产值24.15亿元,同比增长40%。夯实的产业为紫陶小镇打下了基础,紧扣紫陶、生态、旅游等功能布局,小镇形成紫陶“传承+创新+加工+销售+体验+培训”的一体化产业模式。
增加内涵
实现双轮驱动
特色小镇产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并发展的产业模式被称为产业和旅游的双轮驱动。“特色产业小镇与特色旅游小镇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其对区位条件、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盈利模式等的需求差异也很巨大。”范建华认为,单纯对旅游产业的深化和旅游产业链的延伸,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和产业双轮驱动”,这导致两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不互相融合的。
以特色旅游小镇定位的东风韵小镇在深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尝试。“‘绿色食品品牌’与产城融合亦高度相关,东风韵团队期望整合属地优势农产品,进行统一加工与制造,再通过整合营销等方法形成地域名产品牌。”云南省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如弥勒海拔1400米拥有充沛的阳光,是葡萄的上佳产地,可集中将葡萄以现代工业批量化、标准化加工形成葡萄汁、葡萄酒等高净值产品,再孵化弥勒葡萄汁、葡萄酒品牌,进一步提升属地物产价值,将区域发展势能传递给当地农业从业人员。
“当特色产业小镇兼顾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特别的旅游、产业、政治等资源时,便具有兼容特色产业与特色旅游的可能性。”范建华说。最近,位于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旁的知花小镇,作为第二十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的分会场而备受关注。鲜花交易会展区、特色商业街区、鲜花酒店区3个核心功能区形成结构格局,据红河创森高原特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剑非介绍,为发挥知花小镇鲜花交易的功能效应,在开远高效现代农业园已具备中高端花卉产销完整产业链的基础上,园区积极引入阿里、京东、腾讯、顺丰等行业领军企业,助力小镇线上线下的交易和运营。
探索解局
发挥PPP效应
近年来,红河州特色小镇对就业、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已初步显现,成为红河高质量发展的新载体,拉动投资的新引擎,展示红河特色旅游的新窗口。红河州充分发挥特色小镇资源环境优势,成为大力营造吸引各类人才、激发企业家活力的创新创业环境。
随之,PPP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运营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弥勒太平湖森林小镇、东风韵小镇、红河水乡等小镇建设与PPP模式如影随形。财政部PPP、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双库专家陈民对PPP模式运用于特色小镇给予了肯定:“采用PPP模式运作,既有助于减轻政府的投资负担,又能引入专业的社会资本,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水平。同时,引入社会资本的过程也是一个发挥市场专业判断的过程,有助于提高特色小镇建设的成功率,减少盲目投资。”
经过近几年的PPP模式运用,红河州积累经验,采取“1+N”模式,引入多家投资主体共同推进特色小镇建设。陈民认为,要将PPP模式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效应发挥到最大,在实践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双方都应有所关注:“在政府角度,在PPP项目的前期模式设计阶段应当多下功夫,不宜操之过急,也不宜简单模仿;理解特色小镇这种复杂项目与单个基础设施项目的区别,从空间、项目、事责3个层面上划清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边界,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同时理解企业的投资逻辑,做好政策要求和市场诉求之间的衔接管理。”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