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 担当改革试验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范捷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改革让园区焕然一新,园区改革转变了发展观念、服务观念,提升了发展速率、行政效率,破除发展瓶颈,激发新的活力,改革成果已初显。如今,园区改革正朝着纵深处迈进!
福建漳州高新区:推动改革创新,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
“今年5月14日,我们公司首次到漳州考察、交流,仅33天后的今天,我们就正式签约落地,决定在漳州设立闽西南区域总部,对于我们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是超常规的速度。”福建博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航介绍,良好的营商环境尤其是漳州高新区在招商落地工作中的“商务110”一站式服务,有力助推了他们项目的快速落地。高新区重点项目完成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率连续几年始终在全市开发区序列保持第一。仅上一年全年,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9.5亿元,增长23.3%。
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改革的推动。通过管理体制、人才机制、政务服务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形成一套适合漳州高新区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国首推的“商务110”商机对接平台。高新区每周7天都实行24小时服务的平台为企业带来了便利。人们只需拨打招商热线,从接洽、入库、筛选、部门联动,到项目签约、接转,各类项目办理流程全部一目了然,每个环节由专人对接、限时办结。同时,对符合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投资建设项目负面清单及环保负面清单等相关要求的项目启动“线上会商”,并及时确定相应部门进行专题对接洽谈,使招商活动“线下服务”更加到位。形成“全市在招商”“全市在服务”的良好营商环境,成为政府服务企业体制机制创新的标杆、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除“商务110”平台外,高新区通过采取国税地税联合办税、“即报即放”等新模式、新机制,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监管效能,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在投资建设、生产经营、民生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推出四大类13条人才新政。高新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精神,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分层次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坚持优先引进主导产业人才,加快推进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人才综合保障体系,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这些改革措施,给境内外企业营造更加宽松、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以敏锐的才智在漳州捕捉机遇、扬长避短、引领发展。
烟台高新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担当改革试验田
烟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0家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中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载体之一。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烟台高新区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在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公共服务、产业组织方式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大胆探索、试点示范,担当烟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首先,深化“大部门制”改革,构建权责清晰、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为优化政务服务,提高行政效能,彻底解决部门职责不明、单位任务交叉等问题,高新区按照“双招双引与项目建设、企业服务和营商环境、基层基础性工作”三位一体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对全区部门配置进行优化整合。具体做法是将工委管委工作机构整合调整为12个,重新配置工作力量。在围绕“招商引资”设立8个产业发展中心的基础上,围绕“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新设立行政审批局,总揽市级下放的行政权力,实行“一份清单服务、一个部门对外、一枚印章审批”,努力做到时间最短、效率最高、费用最少、服务最好。设立企业服务局,组织专业队伍专注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设立综合执法局,将分散在各领域的执法相对集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
其次,推行全员聘任制度,构建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岗位人事体系,激发干部动力,提升发展活力。按照“总量控制、因事设岗、以岗定人、精干高效”的原则,实施档案封存、全员聘任、合同管理的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干部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大幅度压缩一般事务性工作岗位,坚持向招商、服务、基层岗位倾斜,实行委领导、部门单位领导、主办负责制三级运行机制10级岗位设置,实行干部编制内任职与岗位聘职相分离、档案工资与实际薪酬相分离、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合同聘任管理相分离的双轨运行。在此基础上实行绩效指标考核,通过构建考评客观、按劳分配的薪酬管理体系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干事创业、争先创优,打破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格局。
贵州昌明经开区: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推动园区经济持续发展
昌明经开区位于贵州省中部,是 “双龙”临空经济区和黔南州“一圈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区域,被列入全省重点打造的“100个产业园区”。近年来,经开区以“打造实体经济振兴的引领区、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行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为目标,积极探索改革发展路径,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经开区乃至县区经济的良好发展。
首先,推行“1+8”改革方案。通过该方案优化组织架构,确保人员管理、岗位竞聘、财政体制、干部薪酬、简政放权各项工作均有据可依。同时,全面完成开发区干部调整和人员配备,开发区1办4局内设机构领导班子均按照1正2副的原则进行配备。
其次,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经开区打破原有身份界限,实行“身份三分离”双轨运行管理模式,进入开发区工作人员实行“身份封存”。以破除职级的岗位设定、破除身份的竞职平台、破除规律的薪酬待遇,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
再次,创新财政管理体制。经开区按照“财随事走、权责一致、相对独立、分灶吃饭、自求平衡”的原则,合理划分县和园区的收入范围和支出责任,以2017年为基期年核定收支基数,超收入基数增量部分按县、园区3:7的比例分成,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2019年4月,县政府以贵府函〔2019〕40号文件正式批复《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细则》。
最后,深化简政放权,提升服务效能。一是按照“减权欲、减事项、减环节、减资料、减时限,砍繁琐、砍互相设置条件、砍机械、砍推诿、砍低效”五减五砍的改革要求,优化再造流程及服务质量,逐步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就办好” 。二是完善企业服务,落实“提统牵总”。草拟了《贵州昌明经济开发区关于“减政便民、亲商助企”促进实体经济提质加快发展服务的实施方案》,建立企业基础台账,实行“一企一档”“一企一策”动态管理,通过周报、月报实时监测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开发区服务企业“一号通”,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投诉举报“统一受理、按责承办、强化监督、限时办结”,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