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发展藩篱 园区改革成效初显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范捷
立足破解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近年来,各个园区在优化营商环境、加强产业与地区融合发展、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成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区域竞争力提升增添了新优势,探索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浙江宁波大榭开发区:深入推进改革,跑出发展高效率
“没想到现在审批速度这么快,不到100天就办好了,我们为大榭政府部门点赞!”万华氯碱公司项目负责人感言道。
万华氯碱项目是大榭首个实现“最多100天”的工业企业投资项目。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浙江省提出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的工作要求。大榭开发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与其它区域不同,大榭的重大项目具有“大而精”的特点,不少化工企业项目较一般项目复杂,按原审批流程,从备案到核发施工许可证全部完成,至少需要半年时间。为保障项目推进,经发局会同各部门会商会审,多次主动上门与项目方对接,并积极协调市级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帮助企业补齐相关手续,保证了“最多100天”用时总体可控。
一年来,开发区全力打造服务“绿波带”,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了“加速度”和“高效率”。当前针对每一个工业投资项目,大榭相关政府部门全面靠前服务,主动对接,倒排时间,全程跟踪,加强节点管控,进行动态预警,落实一个项目、一个计划、一名代办。此外,将涉及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一窗受理”“一事联办”,并在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平台上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100%数据回传。
同时,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发区走出一条集约高效的产业发展之路。以特色化工新材料研发为核心,注重创新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含量,万华化学、中海油大榭石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据了解,研究院项目计划5年内形成150件以上发明专利,10年内拥有10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研发成果和300件以上发明专利,集聚硕士、博士等研发人员300名。
此外,大榭的改革之举还有不少亮点和创新值得关注。比如,实行全程电子化登记,以后企业登记将实现“零跑动”、“零见面”;企业名称核准将逐步取消,向社会全面开放全市企业名称库,充分释放企业名称资源;突破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瓶颈制约,实行企业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等。这些措施对扶持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助推市场主体向园区集聚发展以及推进服务信息化和智慧化起到积极作用。
沧州渤海新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
仅15分钟,沧州渤海新区亿谷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便拿到了营业执照,这样的效率得益于沧州渤海新区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现场帮助他们填写、整理有关材料并审核后,立即将资料传回注册窗口进行录入审批。
积极探索更人性化的审批机制,是渤海新区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道路上继续前进的步伐。近几年来,作为河北省改革创新示范区和沧州唯一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渤海新区大胆破除制约区域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审批制度改革、招商机制改革、考评机制改革、供给侧改革、管理体制改革“五位一体”改革创新经验在全省推广。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领导包联制度,建立企业家直通车制度,创立“月评窗口单位,季评职能部门”的“双评”机制,利用新技术,探索“网上办事为主,自助终端为辅,实体大厅兜底”的审批新模式。据了解,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沧州渤海新区项目建设不断加码,2019年沧州渤海新区省重点项目达到14个,占全市总数的53.8%,总投资432.9亿元。
深化招商机制改革,实现协同发展精准化。搞好精准对接、专业招商,建立了汽车、科创、生物医药等六大领域产业体系。其中,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园按照“共建共享共管”模式在国内首开“企业在河北、监管属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先河,实现了北京药企异地延伸监管。
深化考评机制改革,实现干部评价数量化,改革选人用人制度,对干部考评排队,突出一线用人标准,建立后备干部制度,切实在工作主战场上发现、考察和使用干部。同时,严格末位淘汰,对综合考评处于末位的干部,第一年亮“黄牌”,第二年坚决亮“红牌”,有效解决“为官不为”问题。
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转型升级。围绕打造国际滨海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着力突出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模式,先后赢得了“河北省优秀全域旅游创建单位”“沧州市全域旅游改革示范区”“中国滨海旅游新兴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服务法制化。在决策管理上,建立了“三问”决策制,做到决策前问需于民、实施中问计于民、完成后问效于民,把服务人民、服务企业的理念根植于工作全程。
徐州工业园区:围绕高质量发展,打造政务服务品牌
2019年1月,徐州工业园区诚意桩业科技项目全面竣工,并举行了盛大的投产仪式,正式宣告开工投产,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立项、开工、建设、验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完善行政审批职能、大力提升机关工作效能……近年来,徐州工业园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在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提升效能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通过积极整合项目服务窗口职能,开设综合审批、国土、工商、税务、供电、民政六大窗口,集中办理各项手续,为客商提供了流程清晰、衔接紧密、运转高效的“一站式”审批服务。据统计,2018年共计办理营业执照45份、项目备案89件、建设规划手续93项,与往年相比平均每个项目审批时间缩短了10天。
通过大力推行“并联审批”,推动质监、安监等多项手续提前介入,压缩前期手续办理时间,园区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去年全年建成投产项目30个,其中区重点考核项目14个,市重点考核项目7个。弘仁住工、诚意桩业、磐石创新半导体等项目均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为深化改革创新,今年园区瞄准在清障提效、品牌打造、授信践诺等方面重点发力。科学制定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和流程,大力深化“不见面”审批,全面落实“3550”改革目标,推动园区各部门进行观念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打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务服务品牌。
为了进一步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举措,园区建立“三项机制”提升营商服务质量:建立“接力代办”联动机制,积极搭建园、区代办项目协调联动绿色通道,实现了园区项目服务代办工作的全区共享和协同推进,提高了代办服务效率;落实“全程代办”服务机制,为落地项目提供“企业秘书”贴身服务,使客商“少跑腿,不跑腿”,享受到代办服务带来的便利;规范“流程服务”审批机制,将规范化管理作为下一步审批服务工作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审批流程的科学化、规划化、便捷化。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徐州工业园区已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亿元,完成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08亿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5382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9.4亿元,各项指标均超序时,提前完成全年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