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再深化 激发园区发展潜力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范捷
以改革再深化激活发展机制,以开放再扩大拓展发展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国家级经开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对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它们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排头兵”,对吸收与发展先进技术、辐射周边区域经济增长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8年全国219家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占全国的11.3%;实现财政收入1.9万亿元,同比增长7.7%,占全国的10.6%。国家级经开区还有很大潜力待释放,其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优势有待进一步激发。
西安经开区: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为市场活力做“加法”
“基础雄厚有动力,注重创新有活力,开放包容有潜力,宜居宜业有魅力,服务高效有魄力。这特色鲜明的‘五个特点’,营造了西安经开区一流的营商环境。”作为西安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建设的引领者,西安经开区已成为西北首个产值过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连续多年工业总量占西安市三分之一,同时也是西北地区世界500强和央企、民企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对于西安经开区来说,能获得众多投资者青睐,并非偶然。通过改革体制、创新机制,西安经开区不断为市场活力做“加法”。
以“三化五最”目标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推行“一站两口三全”服务,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466项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中,448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大力推行容缺受理、专人协助办理、当场办结等个性化服务,在西部地区率先启用自助服务终端机办理业务,实现75项事项365天×24小时“不打烊”服务;秉承“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服务理念,努力为所有入区项目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项目清零”、“限时办结”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18年,西安经开区着力构建从招商、签约到落地建设、竣工投产全“营商服务链”体系,完善规划预审制、代办帮办制、限时办结制、容缺受理制等制度。全年,三批集中新开工项目27个,总投资546亿元;61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16.4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9.5%,邮政物流西北处理中心、华天科技封装产业化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竣工投产。
多维度服务企业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创造活力迸发。经开区发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十条措施》,从支持上市融资、鼓励科技创新、支持军民融合等领域为民营企业送信心、送政策、送服务,“量身定制”破除发展瓶颈的政策,助力民营经济发展腾飞;出台《经开区引领万亿工业走廊“2+N+1”政策体系》,每年设立20亿元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从营商环境提升、招商引资推进、项目建设保障等方面提供“五星级服务”,构筑全方位企业扶持体系。
天津经开区:一场突破性改革,深度力度广度前所未有
天津经开区于1984年12月6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近年来,经开区进入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动能换挡升级的关键时期,区内企业更加注重生产水平与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产业链条从生产制造向售后服务、设计销售、结算等功能延伸。为有效支持企业实现快速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天津经开区在制度创新方面早早行动起来。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政务服务改革。自2015 年起,开发区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重构政府与市场间的“服务提供商 + 客户”关系,打造新型营商环境。
2018年,天津经开区推动体制改革“十步走”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例如:强化经济功能,剥离社会职能,泰达街挂牌成立;中心商务区并入开发区,一个“新开发区”、“大开发区”呈现出来;合并后的新班子成立,工委管委会一体化运作体制机制正式运行;新的“三定”方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批复,形成紧扣经济功能,突出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完成机构调整和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建立管委会干部全员聘任、能上能下的干部人事制度等。
今年开始,天津经开区启动了法定机构改革,取消“铁交椅”“铁工资”,以业绩为导向,以结果论英雄。天津经开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郑伟铭表示,这是一次超常规、颠覆式、突破性的改革,深度力度广度前所未有。
破除行政化倾向,打破“铁交椅”,锻造一支能打胜仗的“野战军”。这次改革以精简、高效、大部制为原则,天津经开区的行政事业单位减少了17个,同时专业招商部门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12个,占内设部门总数的34%,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人员比重达到85%。通过改革,天津开发区要实现内部人员结构调整,鼓励年轻人、精兵强将竞聘招商部门岗位,到一线建功立业。
同时,薪酬机制也改“铁饭碗”为“活薪酬”。全面强化绩效考核,实现工资收入能升能降。收入向业绩突出者倾斜,工作业绩好不好、效果强不强,将迅速、直接地反映在薪酬水平上,进而反映在干部选拔任用、后备干部培养上。建立特殊贡献激励机制,奖励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急难险重工作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和个人,激发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昆明经开区: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实现园区跨越发展
今年5月20日,纳税人在昆明经开区税务局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成功开具出第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全程用时约两分钟,预示着经开税务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正式成功投入使用。
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的启动运行,让经开区纳税人办税不受时间限制,突破了过去窗口服务8小时制约,填补了节假日服务的空白,真正实现了“服务不分时”和“办税更便捷”,这种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的双提升,正是昆明经开区改革创新的一个缩影。
为实现2020年营业总收入达到2000亿元,成为国内先进开发区和一流园区的目标,昆明经开区明确了打造“四区一强”,争当“五个排头兵”的定位。“四区一强”即经开区要努力打造成为云南改革创新先行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智能制造样板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力争经开区进入全国国家级经开区30强。“五个排头兵”即经开区要争当全省改革创新排头兵、全省产业升级排头兵、全省产城融合排头兵、全省五网建设排头兵、全省绿色发展排头兵。
按照这一发展定位,经开区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人才引进、实体化管理、全员聘用制、行政审批等方面在全省先行先试,力争走出一条开发区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2018年,经开区深化行政审批和商事制度改革,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投资服务”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确保“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完成”等具体改革事项顺利推进,并在全省率先推进领导坐班政务中心制度,大大提升了解决企业问题的速度与效率,获得企业纷纷点赞。据悉,到2018年年底,全区新登记注册6193户各类市场主体,审批颁发3005户“多证合一”营业执照。
今年,昆明经开区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实施“六个一”行动,加快推进“一网四中心”建设,落实“3550”改革目标,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变“马上办”为“立刻办”,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并且借力数字经济,打造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区块链技术示范应用,促进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建设……如今,“效率经开”“经开服务”已成为园区高效营商环境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