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8版:中国小镇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8版            中国小镇
 

2019年7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

推广典型经验,创建精品小镇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宗和

王利博制图

6月22日上午,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19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广西北海市举行。

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城乡融合发展处处长刘春雨在此次年会上表示,“今年下半年,可能还要再推广第二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我们正在研究制定有利于引导特色小镇发展规范化的标准和地方标准,为创建更多的精品小镇,产生更多的典型经验提供制度土壤。”

把握好四大功能定位

“如果说特色小镇发展得好,那么就有望成为一个经济平台,既可以为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提供一个有效的砝码,也可以为缓解中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一个药方、良方。”

谈到如何把握好小镇的功能定位时,刘春雨表示,特色小镇的首要功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供给质量,节约成本。特色小镇是一般着眼于做精做强,最有基础、最具特色、最有潜力的产业,促进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这些要素耦合,促进新旧动能转换。这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中国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的一个平台。

特色小镇的第二个功能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刘春雨表示,“特色小镇具有非镇非区属性,面积很小、很灵活,就几平方公里的一个小空间,里面集聚特色产业、高端要素,布局方式可更加创新、更为多样。”

刘春雨还指出,小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他预计,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城市要素下乡发展、市民下乡消费会越来越多出现,关键是乡村要有能承接住这些城市要素、城市企业和市民下乡消费的能力。

“小镇是传统文化保护的载体。”刘春雨表示,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优秀文化传承,形成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分布比较广泛,种类繁多,内涵是丰富的,如果以小镇作为载体和空间,这样我们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保护、成果转化,既可以把这些非遗实现传承,又能给小镇的发展注入好的文化内涵和灵魂。

纠偏与规范并行

总结三年来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刘春雨表示,总体上来看,特色小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涌现出一批特色小镇,但是偏差也需要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数量过多,有的名不副实;质量不高,特色不明显等。

如何对特色小镇进行纠偏与规范?刘春雨表示,发现上述问题之后,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早在2016年10月,国家发改委就发现了命名混乱的问题,并提出了9个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思路。随后,出台了纠偏性的文件,从正反两面建立起典型引路和规范纠偏机制,一方面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好的小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对一些不太符合要求的小镇也要加强整改和纠偏。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召开了主题为坚持规范纠偏典型引路两手抓、推动特色小镇有序发展的2019年全国特色小镇现场会。从正面来看,在会上推广了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有江苏苏绣小镇等,这些小镇在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新引擎,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搭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平台,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且产生了有价值、有意义、值得推广的典型经验。从反面来看,国家发改委也进行了相应的整改,如省级小镇里面淘汰整改了70个。

“推广特色小镇就像一个孩子一样,既需要去引导他健康发展,同时也要呵护。”刘春雨表示,目前来看,浙江发展得早,因此已经建成了一些比较好的特色小镇,但是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还处在创建培育阶段,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发展的问题和成长的烦恼,在这个阶段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发现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问题需要重视,更需要营造一个客观公正健康的舆论环境。

四举措建设

高质量特色小镇

未来,如何有保有压打造高质量特色小镇?

刘春雨表示,下一阶段,国家发改委将组织好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落实特色小镇相关的政策性文件,高质量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一是压实各有关部门责任。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加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推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强化规范和监管。

二是压实各级责任。省级负责省级特色小镇支持与规范,省级政府要建立一个部门协同机制。

三是持续开展典型引路。刘春雨透露,今年下半年,可能还要再推广全国第二轮典型经验,挖掘经验。

四是适度进行政策激励。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措施现在是规范纠偏和典型引路两手抓,但当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硬的是规范纠偏,软的是典型引路,目前缺乏足够的起激励作用的支持政策。所以要在规范纠偏的同时,对一些高质量的特色小镇给予政策支持。

同时,他透露,国家发改委还将继续会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以及各地方政府共同努力,发挥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作用,对一些高质量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金融和土地等政策支持,有效缓解特色小镇在建设前期资金压力比较大、土地指标供给不到位的问题。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