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缅怀袁宝华会长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1980年,邓小平同志会见袁宝华等中国企协领导。 |
1996年11月9日,袁宝华会长代表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国际劳工组织“企业论坛”上发言。 |
2019年5月9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创始人、尊敬的袁宝华会长离开了我们。作为中国工业界和企业界的老领导、老前辈,他被称为“我国企业改革的拓荒者”,为我国的经济建设、企业改革、企业管理等事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40多年来,袁宝华一直在国家工业主管部门和国民经济综合部门担任主要负责人,长期领导企业工作,大力倡导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在企业管理理论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斯人已去,精神长存,袁宝华会长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创立建设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我国政府派出了以袁宝华为团长,徐良图、叶林为副团长,张彦宁为秘书长,宋季文、张维三、周壁、马洪、刘昆等为团员的中国经济代表团,对日本的经济和企业管理进行了考察。在考察交流中,代表团看到西方国家的政府对企业的工作,以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不直接干预;对企业的服务则是积极支持和充分发挥民间社团组织的作用。回国后,代表团在向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深深感到,与工业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管理上的落后,比之技术上的落后更加突出,引进先进管理技术比引进先进装备更为迫切。”报告建议“成立企业管理协会,在国家经委领导下,研究国内外企业管理制度、技术方法和经验,交流、推广企业管理经验,培训企业管理干部,收集情报资料,进行国际交流”等。这个倡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同意,1979年3月在北京成立了中国企业管理协会(1999年4月更名为中国企业联合会),袁宝华担任会长。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初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社会经济团体。为了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的建设,1984年3月,又在袁宝华同志主持下,成立了中国厂长(经理)工作研究会(1988年4月更名为中国企业家协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袁宝华的直接领导下,坚持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的宗旨,将实践性、学术性、社会性、服务性融为一体,开展调查研究、企业经营者培训、企业咨询、报刊出版、信息服务、国际交流等多方位的智力服务,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在国外也开拓了一些重要的交流与合作渠道,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邓小平、江泽民、李鹏、朱镕基、薄一波等领导同志给予了很多关怀。目前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个全国性行业、主要工业城市也都建立了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这些成绩,体现了由袁宝华同志创建和领导的中国企联事业充满着活力和生机。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开创与发展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同步进行的。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成立之初,袁宝华提出协会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企业管理现代化为重点”,“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当好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参谋、助手”,“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
袁宝华对“两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意见和建议,是建设和发展协会工作的指导方针。如他在“两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经济调整时期努力做好企业管理协会的工作》《为贯彻落实十四届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而斗争》《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中国企协”应全力以赴》等,都是袁宝华在各个不同时期提出的协会工作目标和方针。同时,袁宝华对协会秘书长工作、各专业委员会工作、提高企业管理报刊质量、发展同国际雇主组织的合作关系等也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意见。在袁宝华的领导下,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完善,建立了全国地区和行业协会组织系统,推动了协会工作顺利开展和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发挥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时期。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从创建协会开始,袁宝华会长就直接领导并推动协会围绕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开展调研,积极发挥政府参谋助手作用,主动参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建设进程。
袁宝华强调,企协发挥好政府机关参谋助手作用,也是在为企业服务。1983年3月,在中国企协第四次年会上,他明确指出,“企业管理协会是各级经济部门的参谋机构,做好这项工作,是衡量协会工作成绩的主要依据。”1988年4月,在企协第四届理事会一次会议上,他提出,要“使企协在密切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理论界与实际工作部门之间的联系中,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企协为国家的宏观决策和企业的微观经营进一步发挥参谋助手作用。”1991年,他提出政府机关与社会团体之间有互补作用,认为政府机关需要社会团体开展一些活动,向政府部门反映企业情况;企协要发挥好参谋作用,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
袁宝华率先垂范,经常亲自带队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反映企业家的呼声与建议。1987年,他推动企协建立了厂长(经理)座谈会制度,亲自主持召开了近百次座谈会,与厂长(经理)对话交流,并将会议内容形成会议纪要或专题报告,报送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特别是对一些事关改革的重大问题,他都给予高度关注。1991年6月25日,他主持召开第25次厂长(经理)座谈会,就清理“三角债”问题进行专题座谈。1993年2月4日,他主持召开第32次厂长(经理)座谈会,就“翻牌公司”问题进行专题座谈。1995年4月26日,他主持召开第44次厂长(经理)座谈会,就现代企业制度中“新老三会”关系问题进行专题座谈。
袁宝华工作作风严谨,有时为了全面了解企业情况,把握问题实质,促进问题解决,会就某一专题多次组织企业进行座谈。1987年,我国企业经营遭遇较大困难,他先后六次组织召开“搞活企业座谈会”,这些座谈会的重要成果,会后都形成专题报告,上报给国务院及部委领导参阅,受到高度重视。
袁宝华十分重视配合政府重点工作开展调研,根据他的要求和部署,从1987年到1989年,企协对企业管理方法创新进行跟踪研究,并在研讨基础上形成了《发展承包经营,创造适合本企业实际的内部管理方法》专题报告,上报后获得时任总书记与总理批示。从1985年到1991年,企协研究部与其他单位合作,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协助原国家经委完成了“七五”、“八五”《企业管理现代化纲要》制定。1998年上半年,企协组成课题组对国有企业三年脱困问题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的对策报告》,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圈阅了这份报告,吴邦国副总理做出了批示。
正是在袁宝华同志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长期以来,企协各部门围绕发挥好政府参谋助手作用这一定位,积极主动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发挥企业代表组织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经过100多年实践而形成的处理劳动关系的国际通行运作机制。袁宝华担任会长的1983年,是中国恢复国际劳工组织活动的第一年。中国企协开始作为中国国家三方中的雇主方代表,出席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工大会及国际劳工各项活动。
在袁宝华会长的大力支持下,国家经贸委《关于中国企业家协会代表地位问题的复函》(国经贸厅企[1998]3号)、《关于明确各地方企业家协会代表企业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1999]27号)等文件,明确了中国企业家协会作为企业方代表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工作的地位。为中国企联承担雇主组织职能、在2003年6月正式加入国际雇主组织、在中央文件中明确企业代表组织地位等,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袁宝华十分关心和支持协会参与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他不仅支持协会在国际上获得雇主组织代表地位,还与原劳动部领导积极协调,使参与国家协调劳动关系相关工作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企协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就积极参与国家有关涉及劳动关系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指导与协调各地、各行业企协、企业家协会开展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在袁宝华的重视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中国企协最早作为雇主(企业)组织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工作,为中国企联成为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创始成员单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袁宝华重视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他对企业劳动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较早提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并对企业处理好与职工的关系做出过一系列的要求。袁宝华在1994年的谈话中曾经指出,一个企业“要发展生产,要提高经济效益,没有良好的劳动条件与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不可能实现的”。袁宝华在国际劳工组织1996年11月举办的“企业论坛”研讨会上强调,“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公正地解决劳动纠纷,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和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因此处理好政府、工人、经营者三方的关系就十分重要。要努力使三者真正形成一种社会伙伴关系。这对经济转型国家来说更有现实意义。”
袁宝华一直关注中国企联作为企业代表组织的建设和发展。2001年,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正式建立后,他仍然十分关心中国企联的三方机制工作。袁宝华一再指出,加强三方机制建设,参加国际雇主组织,对于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的地位有很大的提高,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就开拓了我们的工作。
在袁宝华的关心和支持下,企联系统雇主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参与劳动领域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推动企业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完善、促进企业集体协商制度的推广、加强企业职业安全卫生、开展劳动关系相关服务、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企业构建良好和谐的劳动关系,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5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对中国企联作为企业代表组织,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定位、职责、任务做了全面、清晰的论述,成为企联系统做好雇主工作的依据。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袁宝华会长为开创这一份事业的付出。
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
袁宝华会长一直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现代化工作。1979年1月,在中国企协成立前与几位同志的谈话中,袁宝华就明确提出,成立企业管理协会的主要目的,是承担企业管理宣传研究工作,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内外有关企业管理的制度、方法和经验,组织专家学者培训企业管理干部,开展各种管理讲座,参加有关企业管理的一些国际活动,进行国际间交流等等。1985年3月,袁宝华在全国第三次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上强调:“企业管理现代化就是一项改革工作。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就是对管理思想、组织、制度、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因此,企业管理现代化应当说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个重要内容、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企业经过恢复性整顿和建设性整顿后,开始学习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袁宝华深入系统考察了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比利时、日本等国的企业管理情况。中国企协也按照袁宝华要求连续数年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并出版发行《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和《工业企业经营管理》丛书。1983年1月,袁宝华指出,“我认为学习别人的经验,要采取‘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
中国企协按照袁宝华提出的“十六字方针”,把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作为重点工作,从1983年到1988年,一共召开了六次企业管理现代化座谈会。
为落实袁宝华的要求,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倡导,由原国务院企业管理指导委员会、国务院生产委员会于1990年4月21日发出通知并颁布《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评审推荐暂行办法》,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申报、推荐、审定和宣传推广工作。
这项工作得到了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积极响应。首届管理创新成果就接受申报202项并最终审定出28项。袁宝华在为首届创新成果集所作的序言中指出:这是我国企业界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企业管理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展示了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对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科学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1992年10月,原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决定设立“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负责主办成果审定工作,并明确此项成果为国家级。首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经济综合部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组成,袁宝华等担任顾问。
为加速实现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表彰、宣传和交流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中国企联自2003年起每年举行“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总结和推广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经验、探讨企业改革和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传播国内外先进管理理论和方法。袁宝华从2003年到2008年连续出席大会,并为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创造单位和“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获得者颁发奖项。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袁宝华会长高度关注、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中国企联的功能,在袁宝华的关心、支持和领导下,中国企联自2002年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推进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主要包括:召开“全国企业文化年会”,表彰“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开展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和全国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等活动。
作为长期工作在我国经济战线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领导,袁宝华很早就开始关注、思考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承与创新问题、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借鉴、融合问题。他在上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改革开放中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改进、改革问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要加大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力度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他认为,要积极地、有选择地吸收和借鉴先进管理科学、企业文化及相关学科的有益成果,不断研究职工思想新情况、新问题,总结经验,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的新路子。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