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3版:新能源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3版            新能源
 

2019年4月23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22个氢能小镇在中国忽如一夜春风起

来源:中国企业报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整理

脱碳加氢、能源清洁化是人类社会使用能源的一致原则。氢能是公认的清洁能源,在全球纷纷布局氢能热潮下,中国多地政府、产业园也在加快研发、项目引进、项目孵化。从氢能产业链来看,具体制氢、纯化、储运、加氢、氢燃料电池及配件、终端应用(汽车、无人机、电源)等,产业链较长,涉及的企业产品、技术较多,因此需要集中多家企业、机构才能共同推进氢能产业的发展。

截至2019年3月,根据高工产研氢电研究所(GGII)收集的数据来看,国内有超过22个氢能小镇、氢谷、氢能产业园、氢能示范城市(以下统称为氢能主题园区)成立,其中大部分主题园区处于规划、建设中。

从GGII分析来看,这22个氢能主题园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超过60%的主题园区因为一家或几家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企业入驻后,才开始规划打发展氢能产业集群。

二、大部分主题园区基础还比较薄弱,预计还需要3—5年才能形成规模,其中部分主题园区由于入驻企业发展不顺利很有可能导致园区建设进度远低于预期。

三、这些主题园区中,政府扮演多重角色,需提供财政支持、终端运营订单、基金直投、研发平台建设等,主要是因为中国氢能与氢燃料电池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企业实力弱,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及支持。

来看看几个代表性的园区:

佛山仙湖氢谷规划面积47.3平方公里,规划北部园区、南部园区、东部园区三大园区。依托仙湖生态核心,以新能源为主题,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源汽车智造产业链条,打造以氢能技术研发、智能制造、展示交流、创新服务于一体的氢能源科技中心,致力打造成为中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和氢能产业“硅谷”。计划到2020年,加氢站建设达到28座;到2025年,加氢站建设达到43座;到2030年,加氢站建设达到57座。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佛山市氢能源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200亿元;2025年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达到 500 亿元;2030年氢能源及相关产业累计产值1000亿元。

“氢能汽车之都”、“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以武汉开发区为核心,打造“世界级氢能汽车之都”,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制储氢基础设施层面,研究适宜长距离、大规模氢的储运技术,形成制、储、运氢的示范化应用,并建设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聚集超过100家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在示范推广层面,在轮船、无人机、分布式发电等方面形成小规模氢能燃料电池示范应用,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2000—3000辆。计划到2020年,建设5—20座加氢站;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30—100座。到2025年,武汉将产生3—5家国际领先的氢能企业,形成相对完善的加氢配套基础设施,实现乘用车、公交、物流车及其它特种车辆总计1万—3万辆的运行体量,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

上海嘉定氢能产业园通过聚焦氢能产业发展,将引入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集成及关键零部件企业、氢能产业配套企业等集群,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园将建设三大平台: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平台、氢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燃料电池汽车运营维保中心。园区产值力争到2025年突破1000亿元。

氢能张家口从五大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具体包括氢气生产、氢气储运领域、基础设施领域、燃料电池领域、氢能消费领域等。计划到2022年建成加氢站22座。预计到2020年,全市投入使用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出租车达到1800辆,实现制氢每年2万吨、制造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每年1万套、生产氢燃料电池客车每年4500辆。

大同氢能之都拟投资不少于30亿元在大同市建设氢能大同产业园,该项目将建成年产能5万套的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与年产能5万套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基地。到2022年,大同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要力争突破30亿元。

成都氢能源示范站将以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为契机,以郫都区为示范区域,以龙泉驿区、成都天府新区、新津县、新都区、双流区等为重点区域,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轻轨列车两大终端领域,不断完善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

(来源:新产业智库)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