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4版:对话央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4版            对话央企
 

2019年4月2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

尽快组建国家级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平台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马国香

刘明忠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并取得长足进步。但存在的短板问题也十分突出,特别是缺乏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严重制约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卡脖子”问题的快速突破。

行业创新资源分散,产业链发展不完整不连续。相对国外而言,目前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设计、研发及制造资源过于分散,缺乏有力的战略性产业统筹发展规划,工艺设计研发、设备设计与制造、应用相互独立,导致产业链上下游被分割,关键核心技术及创新资源不够聚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产学研用协同不足,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难。多年来,由于计划经济时期条块划分等因素影响,国内大多数装备制造企业局限于单纯设备制造领域,具体的理论研究多数在高校、科研所内完成,产学研用协同严重不足,缺乏完备的工艺、技术、装备系统总集成和工程总承包能力,以及科学系统、竞争有序的创新平台。

基础应用研究实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深。重大技术装备制造行业的典型特点是,资金密集、技术难度大且分散,研发周期长、投入大。而目前装备制造企业体量一般都不大,自有资金不足,现金流长期为负成为常态。企业技术开发力量普遍薄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持续开展自主创新并保持核心竞争力存在隐忧。

同时,扶持重大技术装备龙头企业的政策力度不够,目前中低端企业进入门槛过低,对高端企业保护不足,存在无序恶性竞争,甚至扰乱了行业自主创新秩序。对于一些颠覆性技术开发,但暂时没有用户的基础研究及储备项目,完全依靠市场化驱动是失灵的,致使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应用困难,整体技术进步缓慢。

针对目前我国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刘明忠建议: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国防安全和产业安全等需要,加强对我国重大技术装备行业创新能力整合,在国家层面推动由专业领域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军企业等牵头,尽快组建若干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中心)。通过整合资源、补齐短板,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着力发展前沿共性和关键技术,着力解决产业链不连续和创新平台不可持续,以及行业核心产品技术空白、“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和首台(套)应用推广难等问题,全面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增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全球话语权,真正成为行业领导者,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