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21版:园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21版            园区
 

2019年3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沧州渤海新区倾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石岩 通讯员 张润增

签约医药项目137个,总投资438亿元,包括北京项目95个;取得土地证项目63个,其中竣工项目22个。已经完成GMP认证项目6个,其中试生产项目4个……五年来,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几年前还是芦苇遍地、一片荒芜的这片土地,如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座座原料药厂房拔地而起。朗依、万生等医药企业生产出来的“北京药”,带着浓浓的“渤海新区气息”,源源不断地走向全国……

今年,北京协和药厂沧州分厂、北京斯利安药业沧州分公司、北京春风药业沧州分公司等6家医药企业也将进入试生产阶段。随着一座座企业建成投产,这里在未来将建成中国北方原料药中心。在沧州渤海新区充满节奏感的高质量发展中,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处处留下鲜明印记。

新能源汽车实现量产、自主研发车型接连下线!依托北汽集团,沧州渤海新区汽车产业迅速壮大,一条条汽车“长龙”竞相驶入全球市场……船舶往来,车流如织。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揭牌成立以来,屡创吞吐量新纪录……

成绩的背后,是沧州渤海新区瞄准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目标,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现代服务、城市建设、生态环境、创新创业等重点领域,全方位服务,全要素保障,全力精准对接的深入实践。

抢抓机遇,夯实高质量承接平台

在京津产业外迁尚在酝酿之时,沧州渤海新区就已开始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系列政策出台,京津产业外迁迅速形成规模,在多数地方还不具备承接条件时,沧州渤海新区已经坚持将“九通一平”作为硬指标,完善水、电、路、气、讯、供热、蒸汽、海水淡化水等配套功能,确保项目来了就能落下,抢得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的先机。完善的配套服务,吸引了无数创业先锋涌向这里,铸梦圆梦。

坚持制度创新,在空间上延伸京津优惠政策。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全国首开异地监管先河,既解决了新药品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难题,又能继续享有北京资源优势,保留“北京药”品牌效应和首都市场,为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目前,签约入园药企137家,开工和竣工项目达到41个,标志着以“共建共管共享”创新思路打造的产业园正从蓝图走向现实,被誉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功典范。

同时,严格按照“六个更加注重”、“六个坚决不上”原则,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签约京津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到80%以上,很多都是微排放、零排放的项目。

立足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渤海新区与天津的合作日益密切。天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协同发展合作示范产业园正式挂牌,天津生物医药产业园启动前期,天津东丽区“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首批项目进展顺利,南开大学首个对外合作的研究院——南开大学·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共承接京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37个,总投资6736亿元。

完善要素保障,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心系京津企业,共建美好家园。沧州渤海新区政务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持续发力,全力解决京津企业在生产生活、子女就业就学、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

黄骅新城高质量全面推进,完善的生活、教育、医疗设施一应俱全。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等六所高等院校落户,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现均衡发展。

全面落实“放管服”要求,扎实推进“双创双服”,深化“不见面、一趟清”行政审批改革,创造了平均办结时间2.5小时的“渤海新区速度”,获评“2018中国企业营商环境十佳城市”。

人才的合理流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破题的关键。

沧州渤海新区出台人才引进专项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对口引进力度;丰富引才方式,采取项目合作、技术培训、咨询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人才租赁等柔性引进形式,吸引京津智力向渤海新区流动;通过加强与京津及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对接,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和先进技术成果。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吸引30多个研发平台和高端团队签约入驻。

交通条件的显著改善为对接京津产业提供了极大便利。石黄、荣乌、沿海三条高速及朔黄、黄万、邯黄、沧黄四条铁路纵横交互,石衡沧港城际铁路获批建设,“九路三互通”快速推进,形成了连接港口与冀中南地区的“大通道”,实现了与京津快速通达。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建成33个万吨级以上泊位和20万吨级航道,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把黄骅港确定为雄安新区出海通道;河北省委、省政府明确了黄骅港现代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的功能定位,成功开通“黄新欧”国际集装箱班列和至东南亚国际直航航线,与德国杜伊斯堡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正在加快建设一批集装箱、散杂货、原油、液体化工、LNG、滚装等专业码头。

生态环境也是吸引力。沧州渤海新区持续推进环境生态化战略。昔日盐碱荒滩变身“绿廊花海”,移步皆是景,人在绿中行。2018年二级以上达标天数达到221天,空气质量位列沧州县(市、区)首位,高票入选“2018绿色发展示范城市”。

精准施策,实现全产业对接新突破

着眼高效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沧州渤海新区依托“九大功能园区”,加大与京津央企和大型国有企业对接合作,重点打造石油化工、冶金装备、港口物流等主导产业,已汇聚神华、华润、中国海油、中国一重、北汽等一批大型企业集团。

针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不同特点,分类施策,精准突破。

——第一产业重点服务京津,建设“京津绿色农牧渔产品供应基地”。当前,正加快建设环京津蔬菜、奶源生产和肉类供应基地,“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物流基地和环京津1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

——第二产业聚焦京津产业外迁升级,根据产业发展阶段细化为三大承接平台。传统产业承接平台,主要承接京津需要疏解、搬迁、新建的重大产业项目,并引导其进行升级改造。新兴产业拓展平台,重点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建材产业园、微电子产业园等园区,打造千亿元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华北地区新材料产业基地,促进信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融合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以北京科创园渤海新区产业基地为主要抓手,建立“总部在京津、生产在新区”模式,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广阔空间。

——第三产业面向京津广阔市场,围绕打造国际滨海观光休闲旅游目的地目标,着力突出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模式,共建成景点21个,拥有国家3A级景区4个、2A级景区3个,跻身河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近日,河北省公布了第三批“不得不”旅游精品项目,沧州渤海新区荣获四项大奖。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