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常州市委书记汪泉:
以一流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明星城市”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芳 秦云龙 刘海洋
汪泉 |
近年来,江苏常州将深化“放管服”改革视为打造营商环境的核心推动力,建设起了覆盖全市域的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打造“四通四办四平台”审批服务新模式,“五联合一简化”联审联办机制得到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3550’目标,即3个工作日内开办企业,5个工作日内办好不动产登记,50个工作日内办好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常州市委书记汪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专访时说。
近年来,常州将营商环境视作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全力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城市,同时也在全力打造高质量工业明星城市、高质量旅游明星城市、高质量管理明星城市,三张“高质量明星城市”名片。
汪泉认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第一是政府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要勇于担当,做好顶层设计;第二是要把营商环境举措落实好、贯彻好,深化“放管服”改革,减税让利;第三是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据汪泉介绍,近年来常州最大限度压减行政审批事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几年前的380项减少到现在的196项,精简了48.4%。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高质量实现“3550”目标,“五联合一简化”联审联办机制得到李克强总理的批示肯定。
在打造营商环境过程中,常州大力推进法治建设、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文明城市,在全江苏省首推文明行为信用管理,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蝉联全省第一。对此,汪泉表示:“法治是最大的营商环境,如果不按照国际通行惯例来构建稳定的法治环境,不落实依法治国举措,那么就没有企业会来投资,特别是外商就没有稳定的预期。”
据汪泉介绍,通过不断改善营商环境,常州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最近三年,常州的市场主体由2015年的36.2万户增加到2018年的52.6万户,增加45%。其中私营企业由11.43万户,增加到17.3万户,增加了60%。
与此同时,常州招商引资成绩辉煌,2018年,共引进总投资30亿元或3亿美元以上的重大突破项目17个,其中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的2个,总投资816亿元,平均单个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
汪泉坦言,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特别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的变化。“去年,我们利用外资26亿美元,增长了9.3%,与以往的利用外资开发房地产不同,现在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领域。我们形成了机器人产业,中国每四台机器人,有一台出自常州。”汪泉充满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