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02版:两会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02版            两会聚焦
 

2019年3月19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记省长们的两会“军令状”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利博制图

(上接第一版)“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地方能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能不能形成政策环境服务集成优势,给广大企业提供阳光雨露,让其茁壮成长。”

在简政放权、一次办好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山东这两年加大了力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开办企业的时间三天内完结,不动产登记五天之内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45天内办结,通过这个把山东打造成为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的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湖北省省长王晓东:

下足硬功夫为民企送春风

“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的人,真正把民营企业的痛当做自己的痛,真正把民营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晓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晓东说,“湖北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冰山、高山、火山’正在翻越,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正在打破,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水量、水温、水质’正在形成,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担心、揪心、烦心正在变为信心、放心、舒心,民营经济迎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春天。”

2018年,湖北省制定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27条政策,含金量很高,用王晓东的话说就是“能感知,有功夫,见效果”,他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概括了湖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举措。

第一,下硬功夫为企业减税降费。在前两年基础上,更大力度降低企业税费、社保负担和用能、物流、用地成本,累计减轻企业负担约1300亿元。第二,下硬功夫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出台了“三个100亿”措施,设立100亿元县域发展引导基金、100亿元上市公司纾困基金、100亿元担保再担保资金,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困难。第三, 下硬功夫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深化商务制度改革,建立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放管服改革,推动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让民营企业真准入、快准入。第四,下硬功夫推动政策落地、落细、落实。第五,下硬功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第六,下硬功夫引导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湖南省省长许达哲: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据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湖南长沙的营商环境评价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外界对长沙的营商环境给予了充分肯定,已成为活力之城、宜居宜业之城的长沙,是整个湖南营商环境在变好、在改善的一个缩影。

作为一个中部内陆省份,湖南是如何通过创新引领,实现开放崛起的呢?许达哲介绍了湖南通过抓好“四个方面”,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第一,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将出台政府规章《湖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定》,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第二,大开便利投资之门。主要是简政放权,尽可能压缩通关时间,减少企业开办时间,减少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第三,采取减税减负措施。严格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制定降成本38条措施。2018年,全省共减轻企业负担900亿元以上。第四,建设好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专门成立了政务管理服务局,就是要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许达哲表示,“优化环境永远在路上。湖南要对接粤港澳、对接自贸区,向其他先进省市学习,把好的经验拿过来在湖南使用,优化政府办事流程,推进企业服务承诺、熟地招商、通关便利化等工作,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

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3月7日,安徽代表团媒体开放日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举行。开放日当天,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就扶贫攻坚、科技创新等中外媒体关心的话题,一一作了介绍。而在当天所有代表发言中,被提及次数最多、最受记者关注的,莫过于安徽如何融入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李锦斌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安徽来说,既是我们需要落实的重大战略,更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安徽就是要乘着长三角号这艘巨轮来扬帆出海,更大的范围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李锦斌表示,相比长三角其他省市,安徽的区位条件得天独厚。这样的区位优势,为安徽带来的首个机遇就是极其广阔的消费市场。

李锦斌说:“安徽可以说既是长三角面向亚太、面向世界的后方,又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的前沿。我们覆盖了全国近5亿人口和12万亿元的消费市场,这就为放大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效益提供了宽广空间。”

他透露,目前安徽要突出抓好的几件事中,第一就是着眼优化长三角创新发展布局,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和产业研发的高地。第二,是着眼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先导工程,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第三,就是着眼共建长三角的绿色美好家园。第四,要着眼提升长三角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打造高等级的合作平台。此外,4月份还将举办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交易会,为全方位提升长三角的影响力做出安徽贡献。

河北省省长许勤:

四方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月7日上午,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河北省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并向中外媒体开放。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表示,发展是第一要务,高质量是根本取向,转型升级是关键。

许勤说,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河北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坚决化解过剩产能,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和资源。二是着力创新驱动,以创新加速度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三是振兴传统产业,优化供给结构,实现质量和效益双提升。四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新供给、实现新增长。

福建省省长唐登杰:

解决民企融资难、融资贵

3月6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并向境内外媒体开放。福建省省长唐登杰在接受记者提问后表示,福建民营企业是福建发展的主力军,是地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福建将努力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唐登杰指出,根据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将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税收负担。

唐登杰表示,福建省将全力落实好中央政策,为企业减轻负担,积极落实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政策;保障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在政策落实方面征求民营企业家的意见,让企业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唐登杰说,2018年,福建民营经济实现经济增长23900亿元,占全省GDP的67%,民营经济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超过了56%。数据显示出,福建民营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唐登杰指出,民营经济是福建创新发展的主力军,福建的民营经济高新技术企业达到了3196家,占福建总数的84%。民营经济也是福建省对方开放的先行者,去年,福建民营企业出国占比达到了57.2%,一些有比较优势的民营企业深度融入了“一带一路”建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福建的民营企业家勇做弄潮儿,涌现了一批走向全国甚至全球的知名企业。

河南省省长陈润儿:

将从三方面增强创新能力

“推动创新发展是唯一的出路、现实的选择。”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省长陈润儿在谈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说。

陈润儿表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是时代课题,也是现实大考,河南省将把“打好四张牌”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抓手。

所谓“四张牌”,是指以发展优势产业为主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为主导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以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为主导推进培育发展新优势,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

陈润儿指出,河南在过去几年中虽强调推动创新驱动来增强高水平发展的动力,但仍存在创新平台不足、创新人才不够、创新能力技巧和程度不高等问题。

他说,推动创新发展是唯一的出路,河南将从三方面增强创新能力:一是培育创新体系,引进一批创新型企业、平台、机构和人才。二是通过抓开放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三是抓重大创新。围绕支柱产业、依托重点企业,解决“卡脖子”的问题。

海南省副省长毛超峰:

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

作为全国唯一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港,海南的营商环境如何打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3月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海南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媒体开放,《中国企业报》记者受邀参会。在答记者问环节,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省行政学院院长毛超峰表示,海南正在紧抓自贸区、自贸港先行先试机遇,推广极简审批改革经验,打造“三化”一流营商环境。

为加快推进营商环境的“三化”建设,去年12月10日,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2019年)》。

毛超峰介绍, 首先,在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上,海南突出国际标准和海南特色。其次,采用制定年度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计划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每年度的营商环境进行客观评估。最后,围绕“三化”的主要内容,大胆改革创新。从开办企业、获得施工许可、获得信贷和改善融资环境、纳税便利化、跨境贸易、建设服务型政府等11个方面提出40项具体措施。

筑得好巢穴,引来金凤凰。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海南新增企业超过5.7万户,同比增长37.50%,特别是新设立外资企业152户,增长94.4%。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