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立:
“民参军”融合发展要多领域、全要素、高效益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鹿娟 范捷
黄立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年来,国家各部委、军队及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和措施,大力支持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可见军民融合发展意义重大。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立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民参军”企业真切感受到了军民融合发展在组织管理、工作运行、竞争格局等诸多方面呈现出的许多新变化。但民企在坚持“参军”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一些误解和偏见,目前最需要无所有制歧视和公平高效的大环境,加快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为此,黄立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营造“民营企业是自己人”的营商氛围,让民营企业家真正安心、定心。特别是在实务操作中,继续抓好军民融合,从观念上、行动上和待遇上真正平等对待“民参军”企业。同时,可以成立一些为军民融合企业服务的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帮助拟参与国防科技领域的民营企业,提供政策解读服务、产业推进、国内及军贸需求对接、涉密咨询、战略规划及军工取证等服务,全力激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和为军服务的潜力,形成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黄立认为,“民参军”企业也应加强党的领导和企业自强、自律性,坚定信念、专注主业,树立军事优先、军为首要的良好企业形象。民营企业有情怀、有热情去参与进行国防军工领域前沿性技术创新研究,这不仅是重大的有生力量的加入,而且将会对僵化体制的改良及效率的大幅提升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军民融合国策的本意之一。
另外,黄立又重申了军工科技领域专家库中缺乏民企专家的现实问题。他表示,在军工项目的立项、预研、竞标、评审、新技术研讨、决策等众多工作环节中都需要由专家队伍来完成,目前,我国国防专家库中很少有民营企业专家,这使得很多好的先进技术无法应用到国防建设中,使“民参军”企业难以得到一个公平竞争和参与的环境。建议国家专项、系统地研究和解决,建议遴选优势民企专家以丰富国家军工领域专家库,使在各行业处于领先位置的优秀高科技民企的专家能够系统性加入到国防专家队伍中去。
最后,作为军民融合践行企业的责任人,黄立倡议,“民参军”企业要以报国情怀为主、经济效益为辅,坚定信念、专注于主业;大力加强党的领导、听党指挥,提高爱党、爱国的家国情怀意识,提高企业自强、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