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副主委丁时勇:
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本报记者 鹿娟 范捷
丁时勇 |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2018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资源枯竭型城市、老工业城市抚顺时再次强调,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发展转型是一个大课题,要认真研究。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有资源型城市262个、老工业城市120个,分布在27个省(区、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120个,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约1/3。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重庆市委副主委丁时勇就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发展问题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他表示,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多数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仍处在爬坡过坎的攻坚期,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传统产业市场回暖造成部分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弱化;新兴产业规模不大,聚集效应尚不明显,难以支撑当地的经济发展;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关键要素短缺,尤其是人才十分缺乏;地方政府财力不足,民生欠账较多,社会稳定压力较大。
丁时勇认为,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必须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转型升级取得实效。为此,他建议发扬自主创新,结合当地实际,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要坚持创新引领,分类施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丁时勇建议,要善于做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章,对传统产业进行精准分析,分类施策,既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更要抓住优势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个关键,通过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快实施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注重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和网络技术实现机器换人、流程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转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与央企、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引资引智,借力发展。
要紧贴当地发展实际,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丁时勇指出,要结合本地基础优势,强化产业规划,通过开放合作,科学选择适合本地的产业发展方向,集中要素培育壮大主导新兴产业。
要注重优化配套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丁时勇认为,要全力打造好宜居宜业的硬环境,完善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环境,培育发展商贸物流等各类现代服务业,切实提升城市品质。要全力打造好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软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好重商、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
同时,丁时勇呼吁在国家层面应继续加大对资源型老工业城市的政策支持力度,助推其转型升级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