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2版:两会长镜头·康养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2版            两会长镜头·康养产业
 

2019年3月8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晓洁:

让生活方式医学刷新康养产业

来源:中国企业报  

王晓洁

目前在中国,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于饮食结构的西化、居住条件的城镇化、生存压力及环境污染等,导致国人的慢性病发病率直线上升。上述情况已经导致国家医保支出不堪其重,医疗控费压力巨大。因此,可以说以上生活方式相关疾病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负担。所以,医养康结合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都是不可限量的。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的医养康结合仍是一个比较新的事物,其中最显著的一个痛点是观念转变问题。首先要明确的是,医养康结合并不是医疗、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的简单合并,需要改变原有观念,树立治未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我们应该积极构建并推进医养康结合养老模式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专业的医疗、养老、健康保障,为社会和谐发展而努力。

建议国内医养康结合产业发展可秉承“走出去”“引进来”原则,加大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用国外模式、理念补足自身短板,才能快速发展,稳步提升。可借鉴发达国家例如美国的探索生活方式医学,壮大发展医养康结合产业,因为生活方式医学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

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心脏科医生 Dean Ornish (美国生活方式医学的奠基人之一,克林顿总统的保健医生)发现强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脏功能,自此开始了长达40年的研究。随着大量研究证据的积累,强化生活方式改变不仅可以预防慢性疾病,而且可以逆转和治疗慢性疾病。2004年,美国正式成立了生活方式医学会,紧随其后,欧洲、澳洲、亚洲生活方式医学会相继成立,并逐渐成为医学界的新领域。

生活方式医学与传统医学有诸多的不同,其核心差异是前者以患者整体为中心,由专业医疗团队以最新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采取个体化、多学科整合、非药物、非手术的方式,协助患者改变生活方式,达到持续、有效、全面的疾病预防和逆转康复,同时大大降低了医疗费用。

当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医疗费用持续上涨造成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生活方式医学将在根本上变革医学的发展模式,改变诸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人民的生存方式,尤其是将其引入医养康结合这个产业链中,以最低成本,最小痛苦来预防或是逆转一些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最终实现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医疗费用可控的局面。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康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生活方式医学将在理论和实践上,结合国际先进理念和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和经验,助力和推动医养康结合新产业,为全民健康做出巨大的贡献。

我建议,首先,建立生活方式医学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其次,在医疗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中增加生活方式医学的内容。第三,医生有责任告知病人生活方式医学也是治疗选项之一,通过非药物和非手术的强化生活方式医学服务可以逆转和治疗慢性疾病。最后,将生活方式医学普及到社区和康养中心的家庭医生,由家庭医生担当起倡导和指导甚至强化改变病人不良生活方式的工作,科学规范地引领这种以科学理论依据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将治未病和逆转慢病落实到社区家家户户和康养中心,并纳入健康保险保障体系,达到既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又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多赢局面。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