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企业报

第16版:金融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第16版            金融科技
 

2019年3月5日 星期    返回版面目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华夏信财董事长兼CEO李彬:

网贷行业将出现兼并收购机会 走向纵向产业链延伸

来源:中国企业报  作者:梅文

李彬

2014年至2018年,互联网金融连续五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从促进发展,到规范发展,到警惕风险,再到健全监管,呈现了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发展的规律。2019年全国两会,互联网金融再次成为高度关注的热点,有委员代表提到,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输血中小微、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主基调不变。

2018年的网贷行业可谓是逆境中求发展,越挫越勇。华夏信财董事长兼CEO李彬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结合自己20多年的经验和洞察,对2019年网贷发展趋势做了深度预测。

李彬表示,2019年网贷行业其实面临着三大战役。第一仗从2018年就已经开始了,打的是合法合规战,结果是“剩”者为王。2019年在剩者之间,打的毫无疑问是技术数据战,这其实是一种“深”者为王。而这一仗打完之后,最晚2020年会启动最后的战役,就是并购规模战。那才是真正的胜出,“胜”者为王。

李彬对网贷行业的前景仍保持着信心,他认为,普惠金融已经在2014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上升至国家层面的重视。普惠金融为国家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带来的贡献也是显著的。

“在这一轮的洗牌期之后,绝大多数没有门槛、没有技术、没有核心价值的公司将被淘汰,同时市场将出现一些兼并收购的机遇。”李彬表示,“并购机会不止是横向的业务扩张,更是纵向的产业链延伸。生态圈里面,包括科技、催收、商户方向的投资都会敞开空间,企业在横向做到相应的规模之后,再纵向进行效率提升,做出行业真正的精神。”

精耕细作

发力科技风控

合规建设是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稳健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防范风险的基本前提。

“成立至今,华夏信财的初心没有丝毫改变,我们坚持‘大数法则,小额分散’的风控原则,积极与监管部门互动,和行业值得信赖的伙伴一起努力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李彬告诉记者。

据了解,华夏信财旗下拥有“华夏信财”“花虾金融”两个子品牌。在合规运营的基础上,华夏信财、花虾金融定期开展“风控开放日”,并在官网开辟了“信息披露”专区,对银行存管、风控流程及审计报告的信息进行了详细披露。

华夏信财持续发力科技风控,李彬表示,“在中国做好信用这件事,虽然充满挑战,但并不是没有解决方案。希望能够通过金融科技能力去把控风险,并让个人数据释放出信用的价值。”

为此,3年来华夏信财在风控领域深耕细作,积累了庞大有效的客户征信数据,通过对目标客户群进行分析,预测违约概率,从而达到对产品的风险定价,从源头控制风险。同时使用决策树模型、评分卡模型、大数据搜索及优化信贷流程等技术手段控制和降低风险。

2018年,华夏信财在恪守监管细则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合规工作。2018年3月正式收到由上海市公安局批核的“网络借贷中介机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审核回执。5月公开由毕马威出具的2017年度审计报告。8月按照监管要求,第一时间上报“恶意逃废债”借款人名单。8月25日,华夏信财正式向上海市黄浦区金融办提交自查自纠报告,成为业内较早提交该项合规工作的平台之一。9月华夏信财存管合作银行进入首批通过测评存管银行的“白名单”之内。10月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及其聘请的律所、会所到华夏信财进行了自律检查。12月华夏信财接受了第三轮行政核查。2019年1月华夏信财受邀成为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坚持普惠金融

服务中小微

行业的重整和规范给合规稳健经营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三年来,监管趋严,政策不断变化,整个网贷行业加速洗牌,但幸运的是在这复杂多变的大环境里,华夏信财、花虾金融审时度势,保持初心,健康成长、稳步发展。

“一个企业能做多大,走多远,创造多少价值,其实取决于它解决了一个多大的社会问题。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把普惠金融作为我们的责任,并为之奋斗。”李彬在接受采访中提到。

在从事了二十多年国际金融业务的李彬看来,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普惠金融的支持,普惠金融服务于中小微企业。构建普惠金融的发展环境已经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关键点是要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律规范和监管体系。中国下一步发展,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万众创新”,都离不开普惠金融的发展。

李彬表示,未来,华夏信财将继续深耕普惠金融,以艰苦创业、勇于担当、坚定发展、永不放弃的精神,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为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关于我们 | 报纸征订 | 投稿方式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集团简介| 加入我们

版权声明:《中国企业报》刊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企业报社。未经报社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企业报》刊发的内容用于商业用途。如进行转载、摘编,必须在报社书面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作品来源"中国企业报"以及相关作者信息。
本站地址:北京海淀区紫竹院南路17号 邮编:100048 电话:010-68701050 传真:010-68701050
京ICP备1101364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8256号